西安市群眾廣場舞展演。
近日,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陜西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成為“十四五”期間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幫助各地深入理解、抓好落實,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對《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
《實施意見》出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負責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質與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之舉,對于增強人民的文化認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實現了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的跨越式發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也從“絕對性短缺”轉變到“結構性短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創新驅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主旋律。
《實施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正確導向,緊緊圍繞我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明確了新發展階段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為我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對于促進我省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在落實中需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確保在設施體系建設、服務產品供給、政府保障水平等方面實現“量”的增長,同時也要確保在文化治理現代化、服務品質和服務效能等方面有“質”的提高。二是要貫徹共享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新發展理念,堅持補短板不留余力、提效能不留余量、拓空間不留余地,致力于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讓城鄉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新成果。三是要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彰顯特色”的原則,科學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實現基本項目有標可保、創新項目有標引領、保障措施有標支撐,順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缺不缺,夠不夠”向“好不好,精不精”轉變。四是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尊重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堅持品質發展、均衡發展、開放發展和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白河縣圖書館緯度美學分館。
《實施意見》的主要考慮
穆平潮(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文化館館長助理):《實施意見》從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創建工作、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城鄉均等化水平、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陜西名片、辦好人民滿意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強化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促進文化志愿服務特色化發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治理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傳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具體任務。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供給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要將社會發展和文化功能結合起來,站在新的時代高度來看待公共文化發展,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與提供的服務。要注重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工作要堅持正確導向,強化政治引領,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中的作用。幫助、引導人們了解新發展階段的優質文化資源、內容,進而提供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文化空間、服務,建立鏈條式、階梯式的發展平臺,讓群眾從零散、單次、偶然的文化感受轉換為長期可持續的、多層次文化參與和需求,使我省公共文化發展葆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求基于不同的社會群體開展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的社會鏈接功能,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融入城鄉居民生活,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要做大做強全民藝術普及品牌;要加強云服務平臺建設、數字資源建設、數字文化服務場景應用和平臺合作。加強地方特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應用,加大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公共文化機構優質資源智慧化升級,培養高黏性數字人文社群。新的公共文化樣式已大量存在于現有公共文化場館之外的新的社會交往中,面對新情況,服務主體應明確自身的定位及分工,在有限的公共文化物理空間中,進一步深化對民眾精神文化空間的關注,合理布局,優化服務與管理,做好新時代公共文化高質量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是文化資源不斷優化整合的過程,要強化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要堅持共建共享,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化運營、志愿服務等方式,擴大社會參與,形成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這對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要立足城鄉特點,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對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功能布局進行創意性改造;鼓勵在都市商圈、文化園區等區域引入社會力量,創新打造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等服務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在鄉村因地制宜建設文化禮堂、鄉村戲臺、文化廣場、非遺傳習場所等主題功能空間。積極推進社區文化“嵌入式”服務,將文化創意融入社區生活場景,提高環境的美觀性和服務的便捷性。
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實施意見》落實
省財政廳教科文處負責人:近年來,省財政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取得了積極成效。“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強化協同供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推進落實公共文化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方案,政府承擔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體責任,省、市、縣各級將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結合財力增長情況不斷增加投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同時創新管理方式,提升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水平和能力,使政府、市場、社會三方能夠在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服務質量、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方面協同推進,實現陜西公共文化服務多元主體有效協同供給的良好局面。
二是堅持改革創新,優化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國家、省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補助政策,繼續實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改善、戲曲進鄉村、全民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創建全民共享的新型文化空間,豐富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機制,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建立以公眾參與為基礎、以群眾獲得感為導向的績效評價和反饋機制,切實提高公共文化資源和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
三是加強組織實施,提升服務效能。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統籌整合各級各類專項資金,推進建成一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區)和示范鎮(街),創建一批國家及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區),建設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藝術鄉村”及社區公共文化創意空間,支持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革命老區公共文化設施達標改造,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縣級以上全覆蓋,鼓勵開展全民閱讀、群眾大舞臺及手工藝作坊等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鼓勵地市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創先爭優行動,打造基層明星站,激勵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
四是突出融合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科技、教育、商業及其他公共服務相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和高效配置。借助陜西科技產業優勢,達成科技賦能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文化服務反哺科技的互利局面。深化與教育的融合,公共文化機構通過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少年兒童提供學校教育之外的活動場所。圖書館充分發揮館藏文獻種類豐富優勢,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文化館、非遺館、博物館發揮文化展覽、文藝創作的優勢,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表演、展覽等群眾文化活動。
五是重視數字賦能,拓展空間場域。落實公共文化數字化戰略,促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構筑線下線上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系統。支持數字圖書館文化館、云博物館、新興媒介建設發展,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智慧應用場景,創建高品質文化服務空間,鼓勵商場街區、獨立書店、咖啡茶吧、文藝培訓機構等植入公共文化功能;設立研學實踐基地,探索開展創意市集、街區展覽、音樂角、嘉年華等服務;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賦能公共文化產品,培育打造數字文化服務品牌。
陜北榆林過大年。
《實施意見》對于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將發揮重要作用
陳啟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四級調研員):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五大行動”之一,是鄉村振興的“魂”。《實施意見》既對新時期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安排部署,又針對性地提出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具體任務,這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化,對于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具有現實意義。總的來講,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是標準引領、普惠均等。通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人次、戲曲進鄉村演出場次、農村圖書流通率、文圖兩館流動服務場次、數字資源利用率等,涉及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品類項目,按照量力而行、確保基本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數量和質量規范,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普惠均等。
二是補齊短板、提檔升級。截至“十三五”末,省、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但鎮村(社區)設施依然短板突出,特別是大批易地搬遷地區公共文化設施尚未布局到位。《實施意見》提出“鼓勵地市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創先爭優行動,打造基層明星站(中心)”“圍繞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主題舉辦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為鄉村公共文化設施補齊短板、提檔升級明確了工作載體。
三是優化服務、提質增效。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如何進一步促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實施意見》特別強調“公共文化設施要落實好免費開放政策”“加強錯時、延時開放服務,鼓勵開展夜間服務,提升流動服務能力”,就是要求持續開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排查治理,推動鎮(街)、村(社區)文化設施要在錯時開放、延時開放上有硬措施,在優質服務、創新服務上出實招。
四是用活資源、講好故事。用活民間文化資源,提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關鍵在于公共文化服務有溫度、接地氣。《實施意見》提出“優化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管機制,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效益顯著、影響廣泛、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就要求各地深挖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豐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形成鄰里和睦、崇尚自然、誠實守信、勤勞儉樸、寬厚篤實的鄉風文明。
五是健全機制、優化治理。鄉村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主導依靠政府,主體應當是農民群眾。如何調動農民群眾文化內生動力和組織能力,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所在。《實施意見》要求“推廣‘鄉村文化理事會’‘文化大院’等經驗,統籌用好鄉村‘五老人員’,放大鄉賢示范帶動作用”,就是要以此為抓手,在廣大鄉村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治理體系,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邁向新的高度。
《實施意見》為基層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鄭永峰(府谷縣圖書館館長):《實施意見》對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特別提出“總結推廣‘同城快遞’‘郵政一元替你還’‘行業分館’‘新民風建設’等服務模式和創新經驗,不斷提升服務效能”。作為“同城快遞”模式的踐行者,我們深受鼓舞。近年來,府谷縣圖書館立足城鄉特點,通過補短板、促融合等方式統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布局,提高服務效能,滿足城鄉居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期待,與《實施意見》提出的要求全部吻合。
“信用書吧”為城鄉讀者提供了閱讀新空間。與農村商業銀行合作,共同建設“信用書吧”是破解當地政府投入不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農商銀行遍布城鄉,人流集中;有現成的安保人員和免費的無線網絡,把空間較大的營業廳建設為圖書館分館(信用書吧),圖書館僅需提供相關書籍和數字資源及運行設備即可。
“同城快遞”解決了農村閱讀“最后一公里”問題。現階段城鄉公共讀書資源嚴重不平衡的狀態,農村居民讀書難、資源匱乏,鄉鎮干部、企業員工因地域限制而造成借書難現象,嚴重阻礙了人們閱讀的步伐。府谷縣圖書館以解決閱讀“最后一公里”為宗旨,以外賣方式實現“同城快遞,書服到家”,解決了部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問題,提高了圖書的使用率。
“黃河文化文獻及數字資源主題圖書館”建設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提供了創新案例。隨著時代的進步,黃河文化逐漸與時代接軌,不斷被賦予著新的內涵和意義,衍生出嶄新的精神層次。結合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啟動實施“黃河文化文獻資源”和“黃河記憶”數字資源主題圖書館項目。建設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經典書畫展廳、黃河記憶數字資源主題館、黃河文化綜合展廳(包含黃河紅色文化資源、黃河祖根文化資源、黃河農耕文化資源、黃河治理文化資源、黃河商業文化資源、黃河旅游文化資源的實物和圖片展示)以及黃河文化文獻資源主題館、水文化和水資源保護主題館、黃河文化影視體驗廳等成為保護與傳承黃河文化的“新寵”。
《實施意見》對文化館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甄陵(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高陵區文化館館長):《實施意見》對各級文化館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對文化館陣地設施的提升提出新要求。《實施意見》提出全省“縣級以上文化館上等級率實現新突破”,范圍限定在了縣級以上文化館,沒有限定具體的數據要求,為全省文化館在“十四五”時期留足了發展的空間和余地。《實施意見》用“實現新突破”來表述,并強調注重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發展導向,各地文化館應領悟“新突破”的含義,努力在“涌現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場館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上實現新突破。
二是對加強文化館數字化建設提出量化指標。未來數字社會的發展,數字傳播將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方式。《實施意見》要求,“推動縣級以上文化館對接國家、省級公共文化數字平臺”,界定了文化館數字化建設重點是縣級以上文化館,對接率要求達到l00%的具體要求,體現的是我省對文化館高質量發展的量化指標,也是各級文化館必須要達到的目標,這和國家三部委《意見》和“十四五”專項規劃提出的“推動國家公共文化云和地方云的對接”推動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目標相一致。
三是對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提出了新構架。《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文化館探索建立新型中心館”,并將其納入總分館制體系,這是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踐過程中提煉出的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亮點。用“鼓勵探索”來表述具有導向性,同國家三部委的《意見》中鼓勵倡導的建設“區域分中心”相得益彰,更彰顯陜西特色。強調在“引導人口密度較大的鄉鎮(街道)增設文化館分館”的目標要求,和“新型中心館”模式并駕齊驅相匹配。前者是“鼓勵”,后者是“引導”,目標是“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和“創意空間”,都體現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四是強調加強作風建設。《實施意見》強調從業者應“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為我省文化館高質量發展激發內生動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創新體現。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