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省政協召開推動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座談會。會上,部分市政協原主席就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情況作交流發言。陜西政協公眾號陸續刊發座談會發言摘編,以供交流學習。
著力“四個加強”
破解“兩個薄弱”
高健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副主任
四屆商洛市政協主席
一、著力加強黨的領導,找準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定盤星”。
一是組建2個調研工作組,就全市7個縣(區)政協及商洛市政協機關在人員編制、機構設置、工作力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徹底摸清“薄弱”的環節和底數。二是市委召開政協工作會議,制定出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聯系領導親自參加政協重大履職活動,為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夯實了制度保障、創造了積極條件。三是市政協聯合市委督查室,做好對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貫徹落實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著力加強工作力量,打好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組合拳”。
一是配強班子。市、縣(區)政協機關全部為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市、縣(區)委統戰部部長全部兼任政協黨組副書記。市級政協和有條件的縣級政協設立機關黨組,配強機關黨組班子,增設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配齊縣(區)政協秘書長,班子結構得到優化。二是健全組織。成立市政協7個專委會黨支部,將全部委員編入7個專委會,將所有黨員委員全部編入7個專委會黨支部,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三是擴增編制。在市縣區政協機關,增設委員建言獻策服務中心,增加編制45名。從市直單位選配一批熟悉相關領域工作的同志擔任市政協專委會負責人,調整任用12名科級干部充實專委會力量。四是用活外力。完善市、縣、鎮(辦)三級政協組織體系,強化鎮(辦)政協聯絡組建設,在有條件的鎮(辦)、社區建立政協委員聯絡站、工作室,不斷提高履職能力。
三、著力加強協商主業,搭建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大舞臺”。
一是抓好協商履職。創新開展黨委政府和黨派團體聯動協商、集中視察主題協商、“政協·院校”合作協商、重點提案督辦協商、遠程網絡議政協商、委員工作室“微協商”等“六種形式”,使協商活動更具靈活性、多樣化和吸引力。二是搭好“六大平臺”。成立市縣經濟協作聯誼會、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為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家鄉建設、凝聚愛心搭建橋梁紐帶;成立“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中心,為提升協商質量提供人才支撐;成立委員建言獻策服務中心,為強化委員服務注入新動能;選聘資政員組建應用型智庫,為提升協商質效提供智力支持;建成48個市縣委員工作室,形成了多渠道、廣覆蓋的協商議政體系。三是推進雙向發力。建立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聯系界別、常務委員和黨組成員聯系民主黨派界、無黨派及宗教界委員機制,通過調研視察、建言資政,把蘊藏于人民群眾中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
四、著力加強制度建設,構建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助推器”。
一是完善委員管理機制。建立委員履職“六個一”機制,激發委員履職盡責熱情。二是完善聯動協商機制。圍繞區域性重大問題,聯合縣(區)政協開展調研協商,形成協商議政合力。三是完善內部運行機制。新建專門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室向主席會議報告工作等制度7項;健全調查研究、對外交往、文史資料、新聞宣傳等經常性制度5項,基本建成了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三型機關”。
(攝影:各界導報記者 杜靜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