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感謝‘三秦巧娘手工坊’為留守婦女提供的就業機會,在這里我不僅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更增強了自信心,美好的生活有盼頭!”6月21日,“三秦巧娘手工坊”工作人員種清亞感激地說。
自2021年6月“三秦巧娘手工坊”掛牌成立以來,先后打造了手工、研學、特色飲食、女子夜校等多個特色品牌,培訓待業婦女2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婦女的就業率和經濟收入。
巧手織出幸福生活
色彩艷麗的墻繪、精心編織的彩色樹衣,綠樹掩映下的特色帳篷,給人一種仿佛步入童話世界的感覺。這里就是省婦聯“三秦巧娘”品牌第一個鄉村振興手工藝示范基地——陜西省三秦巧娘喬村手工坊。自成立以來,該手工坊堅持用手工藝品助力婦女就業創業、傳承歷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
“這些手工藝品都是我們親手制作的,因色彩鮮艷、純手工編織,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當日下午,正在喬村手工坊編織手工藝品的“寶媽”彭小蘭高興地對記者說。
坐落于秦嶺北麓的長安區灤鎮喬村,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全村660戶、2580人。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村中除了年邁的老人,多是在家照顧孩子的“寶媽”。2021年6月成立的“三秦巧娘手工坊”吸納了村里的“寶媽”和留守婦女,對她們進行手工藝技能培訓,幫助她們就業增收。
今年48歲的種清亞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在讀研究生,小女兒正上初中,家里還有年邁的老母親需要照料,她沒有工作,也沒有什么收入。老人過世后,給小女兒做飯洗衣、陪伴孩子成了種清亞唯一的事情。經人介紹,種清亞來到“三秦巧娘手工坊”工作,負責手工坊內游客和工作人員的用餐,擅長廚藝的她很快適應了這里的工作,并受到游客一致好評。自來到“三秦巧娘手工坊”,種清亞的生活不但豐富了,還有了一份收入,如今的生活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大力發展“指尖經濟”
目前,“三秦巧娘手工坊”共開展各類手工藝培訓20余次,累計培訓560人次。同時,還打造了網紅直播、書苑、民宿等新業態。未來,還將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方式再打造10戶農家書苑,努力建立全國首例“鄉村振興手工產業村”。
“三秦巧娘手工坊”負責人崔瑋表示,“三秦巧娘手工坊”旨在通過傳承傳統手工藝文化的方式探索婦女手工“產學研訓創”聯動發展新模式,打造鮮花酸梅湯、竹編、刺繡等一系列特色產品,助力手工產業轉型升級,幫助廣大婦女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4月27日,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辦喬村村委會里熱鬧非凡,省婦聯“秦女子”公益項目培訓暨喬村女子夜校揭牌儀式正式舉行。
據了解,該項目力求將專家請進村落,通過手工技能培訓、和諧家庭課程、親子關系課程、法律意識培訓、家風禮儀培訓等,提升喬村及周邊村落留守婦女的整體素質,讓婦女發揮主人翁作用,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我們將充分利用該夜校,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充分調動基層婦女的積極性、創造性,為當地婦女就業創業、發展特色產業搭建平臺,充分發揮婦女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長安區婦聯主席劉紅穎說。
點燃“半邊天”奮斗夢想
同為“80后”的喬村村民項院英和彭小蘭,是“三秦巧娘手工坊”培訓出的第一批研學講師。兩人共同的特點是孩子小,需要在家照顧,自從喬村啟動研學手工講師培訓后,兩人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感觸很深。通過培訓點燃了我內心的火種,也使我對今后生活有了新認識。”眼含淚花的項院英說,自從有了孩子,自己也漸漸失去社交圈,無法外出掙錢,還得不到家人認可,“我們渴望活得有價值、被人認可”。
現在,項院英和彭小蘭通過制作手工藝品獲得了穩定的收入。說起將來的愿望,她們希望從手工體驗助教逐漸成長為手工講師。
如今的喬村有特色、有產業。“三秦巧娘手工坊”已成為撬動喬村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一批又一批的婦女通過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用勤勞雙手織出美好生活。
“結合喬村自身實際,未來我們還將結合民宿、旅游等特色產業,提升喬村知名度,幫助村民增加收入。”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荊蕊蕊表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