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剪紙源遠流長,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定邊縣與寶定聯絡組整合全縣剪紙資源,積極探索“非遺+扶貧”模式,創立了剪紙社區藝術工廠,在擦亮定邊剪紙招牌的同時,也讓剪紙這項“指尖藝術”成為了群眾致富的“指尖產業”。
侯志萍在給學院講授剪紙技術 盧云云 攝
“人物肖像是剪紙里面的難點,主要就是人的五官,線條要相互連接……”在定邊縣剪紙工廠非遺傳承人侯志萍的工作室里,她一邊給學員們講授著剪紙藝術的特征和風格,一邊示范著剪紙技巧。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上下翻飛間,栩栩如生的圖案便躍然紙上。
剪紙工廠 盧云云 攝
為了傳承定邊剪紙藝術,2018年侯志萍創辦了自己的剪紙合作社,2020年,侯志萍加入了定邊縣新創立的剪紙工廠。“當時縣上的領導來我合作社調研,說要聯合縣上的非遺傳承人成立一個剪紙工廠,我聽了很振奮,覺得這樣能夠將剪紙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當即表示一定要加入。”侯志萍說。
侯志萍在剪紙 盧云云 攝
“入駐”了剪紙工廠后,侯志萍越發覺得,這和她想要把剪紙藝術傳承下去的初心不謀而合。在剪紙工廠,既方便了她和其他的剪紙非遺傳承人互相交流學習,又能提升定邊剪紙的影響力,讓定邊剪紙走向市場,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教授剪紙技藝不僅傳承了剪紙文化,還能幫到一些想要就業的移民搬遷戶。“讓合作社里面這幫姐妹都來學習、傳承,把咱們剪紙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現在剪紙作品這么多人喜歡,姐妹們還能增加收入,對我來說,心里真的很高興。”侯志萍說。
剪紙工廠學員們在剪紙 盧云云 攝
47歲的趙興麗是侯志萍工作室的學員,2017年,趙興麗和家人從農村搬到了新樂小區,去年三月,經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她來到了樓下的剪紙工廠工作。這份工作讓她對城市生活有了新的念想。“在家里也沒什么事干,來這里學手藝的同時還能有一份收入,對我們這種搬到城里生活沒有收入的人來說,真的是個好工作。”趙興麗感慨道。
看得見的效益、高得多的收入、“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便利條件,吸引了40余名像趙興麗一樣的移民搬遷戶,在經過剪紙非遺傳承人“面對面、手把手”的培訓后,他們都逐漸成長為剪紙的行家里手。“剪紙工廠現已邀請5名大師入駐,培養接班人的同時,搞好文化傳承,五個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至少帶動10名脫貧戶致富,目前帶動新樂社區移民搬遷戶及周邊剪紙愛好者80人就地就近就業,促進帶貧益貧效益。”定邊縣剪紙社區藝術工廠負責人郭峬說。
剪紙工廠成了脫貧戶的“夢工廠”,也讓非遺保護傳承和扶貧產業實現了“雙豐收”。2021年剪紙工廠全年銷量179萬余元,剪紙工廠每人工資2100元左右,2022年剪紙工廠已爭取年度在手訂單近200萬元。重新煥發生機的剪紙從歷史中走了出來,被賦予了新使命和新希望。1490平米的剪紙工廠里,工人圍坐在操作臺前,拿著手里的剪刀或刻刀,一剪一刀“裁剪”出了新生活,在紙花翻飛間也讓古老的剪紙藝術綻放出了新的時代希望。(記者 高三寶 通訊員 盧云云)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