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石刻書法藝術寶庫紅石峽——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

2022-11-11 08:50:27  來源:西安晚報  


[摘要]陜西是文化文物大省,有著眾多的摩崖石刻,這些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

摩崖石刻群 (資料圖片)

  編者按

  陜西是文化文物大省,有著眾多的摩崖石刻,這些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

  即日起,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記者將深入三秦大地,探訪矗立在奇峰山石之上的摩崖石刻,探尋他們的書法之美和背后的故事。以此來弘揚陜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陜西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講好陜西故事、傳播好陜西聲音。

紅石峽的摩崖石刻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永存 攝

石刻表面有些已嚴重剝蝕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永存 攝

  出榆林城北行3公里,有一處令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向往的“榆溪勝地”——紅石峽。之所以說它是“榆溪勝地”,首先是因為紅石峽坐落在毛烏素沙漠、榆溪河和明長城的交會之處,與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及長城重要遺存易馬城為鄰,其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其次,紅石峽崖壁上有一處晚清重臣左宗棠的“榆溪勝地”書法石刻。而紅石峽久負盛名的就是眾多的摩崖石刻,這些石刻書法作品均為古代至近現代不同時期的文人墨客或守邊武將借以抒發邊塞豪情題刻于此。

  紅石峽因峽壁皆為紅石而得名,峽谷長約350米,東崖高約11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崖下榆溪鳴澗,可謂一川文字,滿河經典,蔚為壯觀。據統計,紅石峽東西兩崖題刻達180多塊,其中東崖126塊,西崖59塊,現僅存120多塊。字大者丈余,小者盈寸,書法真草隸篆俱全,諸家書體薈萃,更有罕見的蒙文題刻,是全國少有的石刻書法寶庫。

  有學者形容這些摩崖石刻群是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一枚蓋在大漠上的“中國印”。因此,紅石峽又有“塞上碑林”之美譽。

  榆林古稱“上郡”,為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這里處于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的連接地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史學研究者賀菊芳認為,各民族大融合的很多歷史故事就反映在紅石峽的上百幅摩崖石刻中,如“中外一統”“漢蒙一家”等,這些石刻是研究榆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最為寶貴的史料。

  紅石峽的題刻很直觀的反映出歷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實。“力挽狂瀾”題刻的背景是,早在“五四”運動前后,馬列主義就開始在陜北各地傳播。杜斌丞先生從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回米脂家鄉后不久,出任當時陜北唯一的一所中學——榆林中學校長,他積極推行新文化教育和傳播革命思想,并從1922年開始,先后從北京、天津等地聘請了思想進步、有真才實學的魏野疇、李子洲等到榆林中學任教。這些革命前輩到榆林中學任教后,大膽改革教學內容,向學生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學校政治生活逐漸活躍起來,使許多進步青年逐步覺醒,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劉志丹、謝子長等革命前輩,就是在魏野疇、李子洲等共產黨人的影響下入黨的。1924年4月榆中丁級班學生畢業,學校在紅石峽舉行了歡送會,經李子洲提議,全班同學通過,校長杜斌丞推薦教務主任崔煥九書寫,在紅石峽題刻了這幅“力挽狂瀾”,號召同學們積極投身到民族解放運動的行列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我河山”兩處題刻是抗日名將馬占山將軍所書。據史料記載,1941年冬,馬占山同晉陜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來到紅石峽赴朱綬光宴請,當他看到兩崖上一幅幅斑駁的題刻,想到了祖國山河破碎,想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土,想到了千千萬萬同胞正在遭受日寇的蹂躪,于是他托著抗戰期間受傷且未痊愈的右臂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下了二十多幅 “還我河山”,陪同的軍士精心挑選了兩幅鐫刻在紅石峽東崖之上。

  紅石峽摩崖石刻技法多樣,除常見陰刻、陽刻外,還有其他摩崖題刻中十分少見的陰陽刻技法,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紅石峽除了題刻之外,還有一處“翠然閣”,這處明清時供游人吟詩作賦、把酒臨風的普通閣樓,卻在近代的陜北革命斗爭中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1928年5月,中共榆林縣委曾在此召開會議,次年8月,中共陜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在翠然閣召開,開創了陜北革命斗爭的新篇章,在陜北的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塞上碑林”:如何防范風雨侵蝕是一個課題

  “紅石峽的每一副摩崖題刻都鑲嵌著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們走進那個歷史時代的一扇大門。紅石峽不但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史實資料,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與厚重的史學價值值得我們每一個歷史研究者重視。”這是一些史學研究者關于紅石峽摩崖石刻的學術性概述。

  然而,今天當人們步入紅石峽景區時,震撼之余,發現崖壁上的一些題刻,在歷經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后,逐漸剝蝕掉了,有的字跡變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影影綽綽的刻痕了。盡管一些題刻被做過精心保護,但眼前的景象與記者18年前到此采訪時的情景判若兩樣。

  原紅石峽文管所所長李建平在紅石峽工作了整整20年,可以說對摩崖石刻群的每一寸崖壁都了如指掌。據他介紹,當年的保護措施確實延緩了石刻的風化速度,而僅僅過去十多年時間,石刻表面就又被嚴重剝蝕了。此后,由省考古研究院設計,文保部門分別進行過規模不等的防滲排水、風雨檐廊等加固保護工程,但很難阻止石刻的腐蝕進度。

  李建平說,榆林氣候條件特殊,干燥的空氣在西北風加持下,加之烈日長時間暴曬,崖壁下部積水及壁下廣澤渠和榆溪河水的影響,對東崖壁的石刻侵蝕速度是驚人的,最主要這些摩崖石刻為質地較軟的粗砂巖,吸水性強,這更加快了字跡的剝落。

  紅石峽在199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于紅石峽景區的后續開發和摩崖石刻群的進一步保護,一些業內人士呼吁,應該迅速采取搶救性保護措施,保護這一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塞上碑林”。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永存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石刻 書法藝術 寶庫紅石峽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