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走近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2023-04-12 09:17:20  來源:群眾新聞  


[摘要]“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上,有一片生長了上千年的古柏林。密林之中,一座外觀古樸的土丘被青磚拱圍。從外表看,這座土丘并不高大,也稱不上雄偉。但在民間,它卻有著 ‘天下第一陵’的聲譽。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今天,地球上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把他奉為共同的祖先,稱他為人文初祖。”...

image.png

  黃陵縣橋山軒轅殿。 記者 戴吉坤攝

image.png

  黃陵縣軒轅廟內(nèi)蒼勁的古柏。 記者 戴吉坤攝

  “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上,有一片生長了上千年的古柏林。密林之中,一座外觀古樸的土丘被青磚拱圍。從外表看,這座土丘并不高大,也稱不上雄偉。但在民間,它卻有著 ‘天下第一陵’的聲譽。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今天,地球上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把他奉為共同的祖先,稱他為人文初祖。”

  3月27日至29日,由陜西省委黃帝陵文化園區(qū)工作委員會、黃帝陵基金會、陜西省檔案局、西北大學黃帝文化研究院等支持拍攝的電視紀錄片《黃帝陵》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節(jié)目。該片通過《人文初祖》《民族同心》《世紀整修》3集詳盡介紹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和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黃帝陵,闡釋中華民族精神及黃帝文化的重要意義,讓觀眾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燦爛文明與崇尚文明的人文精神的緣起與傳承,共同緬懷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黃帝有哪些故事?黃帝陵為何被稱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讓我們跟隨鏡頭中的畫面一起走進黃帝陵。

  中華五千年 神州軒轅自古傳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2000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歷史巨著《史記》之時,就在《五帝本紀》中首篇講述了黃帝的故事。

  司馬遷筆下的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在后世傳說中,黃帝集人、神于一體。軒轅廟中,刻有長達62厘米腳印的“黃帝腳印”石,更是延續(xù)了人們的想象。

  “司馬遷把黃帝作為《五帝本紀》的篇首,等于是作為中國歷史的開頭,并不是說中國在黃帝之前就沒有歷史。把黃帝稱為人文初祖,‘人文’實際就是文明,初就是文明的開頭,黃帝是我們民族代表性的英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震中說。

  黃帝統(tǒng)一華夏部落后,廣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并任賢為用,“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yī)療疾”“其史倉頡,又取像鳥跡,始作文字”,與其臣民一起開啟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黃帝時代,中華文明在物質(zhì)、精神和政治發(fā)展上都取得了奠基性的成就。因使“民安居”、使“萬國和”之圣德,黃帝逐漸成為“高山仰止”的華夏民族精神文化符號。此后,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吟詩賦文以贊頌黃帝之蓋世功勛。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1903年,尚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剪去象征著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的發(fā)辮,并以詩明志,表達了對中華民族深情的熱愛和對黃帝的尊崇。

  此時,中華民族正在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眾多有識之士開始探尋救亡圖存之路。他們興辦雜志,宣傳革命,用祖先崇拜喚醒民族意識。“我以我血薦軒轅”自此成為了無數(shù)愛國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和復(fù)興前赴后繼的座右銘。

  “寰宇初定邦,黃帝開萬化。”作為奠民族之基、開文明先河之人,軒轅黃帝被歷朝敬仰,黃帝陵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祖陵,每逢重陽、清明,萬民拜謁,九州公祭。

  今天,黃帝陵前祭亭亭柱上所書的兩副楹聯(lián):“中華國脈承龍脈,黃帝英魂壯民魂”“奠華夏宏大業(yè)績始祖恩德澤萬世,樹炎黃浩然正氣民族精神炳千秋”,正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對黃帝帶領(lǐng)部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鍥而不舍創(chuàng)造輝煌的奮斗歷程和精神的稱頌,對民族精神的銘記。

  九州共明月 萬方裔子覓同宗

  公元前110年10月的一天,一群人護佑著一位帝王來到橋山,在一座墳?zāi)骨胺傧慵腊?。這個人就是漢武帝劉徹,他祭拜的祖先正是黃帝。祭祀前一晚,漢武帝命18萬兵士用戰(zhàn)袍抔土,一夜之間便修起了漢武仙臺。

  自漢武帝后,祭祀黃帝就作為中國古代國家重大祭祀儀式世代相傳:唐太宗多次在長安南郊祭祀黃帝;宋太祖趙匡胤下詔,重申在黃陵縣祭奠黃帝是國家祭祀行為;明朝皇帝派遣專官祭奠黃帝達14次;清王朝大規(guī)模祭祀黃帝的儀式,載于史冊的就有30次。

  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黃帝陵祭祀凝聚起中華兒女保家衛(wèi)國的共同信念。1937年的清明節(jié),國共兩黨同祭先祖,號召全民族共御外侮,一致抗日。毛澤東同志在《祭黃帝陵文》中發(fā)出了誓死保衛(wèi)祖國江山,與日本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的誓言:“各黨各界,團結(jié)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后,臺灣重歸祖國懷抱。第二年,“臺灣光復(fù)致敬團”在前往黃帝陵時,因連日陰雨只得止步于陜西耀縣(今耀州區(qū))。1946年9月12日14時,“臺灣光復(fù)致敬團”在耀縣中山中學體育場舉行了隆重莊嚴的遙祭黃帝儀式,發(fā)出了臺灣民眾認祖歸宗的宣言。此后,香港回歸紀念碑、澳門回歸紀念碑、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碑……一座座特殊的碑刻在軒轅廟里見證著全體中華兒女“血濃于水本同根”的愛國情。

  隨著前往黃帝陵尋根問祖的海外游子日益增多,廟區(qū)、陵區(qū)的場地越發(fā)顯得局促,整修黃帝陵的計劃被國家提上了議事日程。1991年9月,陜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黃帝陵辦公室。1992年8月黃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啟動,2003年1月二期整修工程啟動,2004年3月主體工程竣工。

  歷經(jīng)十余載的世紀整修,陵區(qū)中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規(guī)劃者和建造者的滿腔熱血和崇敬之情:由建筑師張錦秋設(shè)計、呈“天圓地方”之勢的軒轅大殿,成為每年公祭黃帝的主要場所;擴至300畝水域的“印池”,再現(xiàn)了“黃陵八景”中“沮水秋風”“橋山夜月”的風情;5000塊天然河卵石鋪砌而成的入口廣場,寓意黃帝率領(lǐng)先民草創(chuàng)五千年悠久燦爛文明的艱辛;建于橋山峰頂?shù)?ldquo;龍馭閣”,講述著黃帝“馭龍升天”的傳說。

  千百年來,黃帝文化是團結(jié)各族中華兒女的一面旗幟,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集中表現(xiàn)。未來,莊嚴幽靜的黃帝陵將繼續(xù)見證時代發(fā)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凝聚力量。(記者 柏樺)

編輯: 孫璐瑩

相關(guān)熱詞: 中華文明 黃陵縣 黃帝陵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quán)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