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商洛,草木萌發,耕耘在秦嶺縱橫溝壑間的人們開始播種希望。
柞水縣朱家灣村農家樂老板趙明海信心滿滿,開門迎接游客;柞水縣金米村耳農王極東忙著掛上春季菌棒,等待木耳出耳;洛南縣核桃大戶董兆斌正在地里修剪紅仁核桃的枝干。靠著商山洛水的涵養,他們從事的產業,在過去幾年,都實現產值倍增。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時留下殷殷囑托——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心懷“國之大者”,全域地處秦嶺腹地、又是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地的商洛,近年來在秦嶺地區率先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做優生態經濟,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建立了一套核算評估體系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撐體系。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好山好水好產品正實現好價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秦嶺最美是商洛。
商洛有多美?森林覆蓋率69.56%;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9%,連年位居全省第一;平均每立方米負氧離子5500多個;有道地中藥材1192種、野生動物物種1000多種……一串串數字勾勒出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的美景。
只是,坐擁如此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才能實現長久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商洛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步,摸清家底、算出價值。
2020年,商洛市委、市政府首次部署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出率先破解生態產品“難度量”問題。商洛堅持以攻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為切入點,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專家團隊合作,出臺《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商洛市區域碳匯計量方法》等地方標準,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與碳匯評估平臺。
一個核算平臺,讓原本無價的綠水青山變得有價可算。
2022年4月,商洛市委、市政府聯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碳匯與生態價值評估技術委員會召開發布會,公布2020年商洛市GEP達到3132億元,是同期GDP的4.2倍;碳匯總量達到280萬噸,為同期碳排放的80%。
“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從生態供給服務、生態調節服務、生態文化服務三大類著手核算,其中包括生態物質產品、儲碳量、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旅游休憩等14個小類。” 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黃玫告訴記者,“在14類生態產品中,商洛儲碳量價值689.07億元,占比最高為22%,其次是生物多樣性和旅游休憩價值。算清價值后,商洛下一步綠色發展將有價可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4月14日,在洛南縣1620畝紅仁核桃示范園,董兆斌和農戶們趕著大好春光,剪枝、施肥、鋤草。“這幾年,市場上普通核桃每公斤16元,紅仁核桃每公斤能賣到240元,是普通核桃的15倍,種紅仁核桃每畝能增收2萬元左右。事實證明,咱洛南的山水可適宜種植紅仁核桃哩。”董兆斌高興地說。
近年來,洛南縣依托良好的立地條件和洛河源頭優質自然條件,大力培育紅仁核桃。核桃產業規模達50億元,年交易額達10億元,打通了生態產品價值變現的通道。
走進商州區微風牧場,目之所及,都是綠色。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廢棄的礦區,滿眼灰褐色。為了修復環境,還原生態之美,商州區利用閑置土地和廢棄礦區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共修種草坡100畝、林坡120畝、草原800畝,恢復周邊林地300余畝。修復后,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預計超1.2億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掩映在秦嶺山水草木中的生態價值,正在被挖掘。
“為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我們挖掘了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創新典型案例,通過總結、展現典型案例,進一步提升商洛生態產品價值效益,叫響商洛生態品牌。”商洛市秦嶺生態保護局副局長李小梅說,“去年發布的首批案例中,有2個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經典案例,2個被國家《改革內參》刊登。”
一批典型案例,讓生態效益更凸顯。日前,商洛市編纂發布2023年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集,從物質供給產品、調節服務產品、文化服務產品和體制機制創新等四個方面,精選結集22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商洛市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必然選擇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商洛統籌保護與發展、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必然選擇。商洛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山水林田湖“數字化”管理,第二步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第三步達到GEP與GDP互動增長。
當前,商洛市正依托建成的生態產品價值與碳匯評估平臺,推進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試點。
“朱家灣村試點成功后,我們將逐步在全市展開,真正做到數字化管理生態,讓每一座山、每一片林、每一滴水的價值透明可見。”李小梅說,商洛還將圍繞GEP核算開發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建立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交易平臺,包括基礎數據模塊、自動核算與數據管理模塊、核算結果應用模塊、交易模塊以及系統管理模塊。
乘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東風,商洛市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重點項目庫,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
鎮安縣探索建立省內首個生態價值轉化中心,制定了綠色項目、綠色產業、綠色企業認定評價辦法,積極開發“生態貸”金融產品,支持8家綠色企業貸款6940萬元,為264戶綠色產業戶發放貸款3660萬元,有力支撐了產業綠色轉型。
一個長效機制,讓商洛生態產品變現路徑更為清晰,讓守著綠水青山的老百姓真正端得上“金飯碗”。
“商洛作為全省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遵循,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生態優先、綠色升級,全方位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創新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做好爭創全國試點工作,努力把更多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商洛市委書記趙璟說。(記者 王婕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