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08:23:50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白瑤
國際傳播能力是衡量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如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是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5月8日至10日,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聯合省致公黨,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就“發揮陜西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議題在漢中市開展調研。
漢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稱。如何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是調研組最為關心的問題。
強化頂層設計構建多元傳播主體
近年來,留壩縣憑借豐富的兩漢三國歷史文化資源,以張良廟、紫柏山、古棧道、漂流等旅游品牌為龍頭,采用政府推介、媒體宣傳等方式,大力推進全域生態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傳播力不斷提升。
調研組走訪了張良廟、留壩老街等地,發現國際傳播多為碎片化、零散式開展,缺乏國際傳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加工、處理、傳播與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傳播主體仍是政府和媒體,企業、組織、群眾等以非官方、民間角色參與國際傳播的程度較低。
“國際傳播的本質是跨文化信息交流與溝通,我省國際傳播活動更側重于將陜西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經濟發展情況等向國際社會輸出展示。”省政協委員、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丁莉萍建議,要制定我省中長期國際傳播發展規劃及實施細則,形成主體明確、政策到位、投入持續、分工清晰的國際傳播工作機制,明確“歷史文化”這一對外宣傳核心,開展圍繞強化“陜西”與“歷史文化”聯系的傳播活動,讓“歷史文化”成為陜西在國際社會中的公認標簽。
在省政協委員、北京市京師(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李豪看來,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創建一套標準化陜西文化國際傳播內容遴選機制,既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陜西文化對外傳播內容過濾系統,也基于他國受眾需求,篩選陜西文化國際傳播內容,“只有具備能夠滿足他國受眾需求的陜西文化對外傳播內容,才能使歷史文化具有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針對國際傳播主體單一問題,李豪建議,要構建多元化陜西文化國際傳播主體,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鼓勵企業、高校、智庫、群眾等作為傳播主體,通過商業文化傳播、教育傳播、國內外文化交流等公共文化交流方式,參與陜西文化國際社交傳播實踐,激活陜西文化國際社交傳播民間活力,傳遞更多平民化和多維化的“陜西聲音”。
講解員是文化展示地的名片,講解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參觀者的參觀質量與文化向外傳播的效果,是一種全新的傳播主體。
在勉縣,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武侯墓、武侯祠、諸葛古鎮等地,省政協委員、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橋梁工程系主任李加武發現,目前很多講解員普遍存在重事實描述、照本宣科,輕文物文化內涵講解的問題。
“游客有參觀無思考,難以在參觀過程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更無法產生文化體驗感,降低了文物的吸引力,影響了文化傳播效果。”李加武建議,要加大對講解員的業務培訓力度,通過“老帶新”等方式,鼓勵高校院所文史哲等專業人士加入講解員隊伍,建立講解員分級制度,薪酬與講解員職級掛鉤,激發講解員鉆研業務的動力,提升講解員文化講解與文化傳播能力。
深挖文化元素探索傳播新路子
氣勢恢宏的漢代建筑、栩栩如生的漢代壁畫、蕩氣回腸的舞臺表演……漢中興漢勝境依漢源湖而建,以中華民族的漢文化之源為魂,以漢朝初興的歷史輝煌為底色,建成集漢風景點群、漢風商街群、漢風博物館群、漢風酒店群、漢風餐飲、漢風演藝等于一體的漢文化旅游度假區。
“興漢勝境體量巨大,適合國際傳播的元素非常豐富,已經具備了國際化建設水平,但國際化影響力還未達到、文化資源整合提煉尚且不足。應從中華文化角度進一步熔煉提升,將適合國際傳播的漢文化元素,通過生動的文化事象、具體的文化符號以及形式多樣的文化表達方式彰顯漢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推動漢文化走向國際舞臺,實現最大程度的國際傳播。”省致公黨常委、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中文系主任艾軍說。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興漢勝境主要依靠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平臺開展對外宣傳,同時也與部分網紅博主合作,但傳播多為單向地向外輸出信息,缺少與受眾的對話與互動,宣傳色彩濃厚,受眾接受度低、傳播效能不高。
“陜西歷史文化精彩絕倫,但如何把這些文化或故事講給世界聽,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利用什么樣的渠道去講是一門值得思考的學問。”省政協委員、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史佳建議,要學會借嘴傳播、借筒說話,依靠國外媒體的嘴和話筒講好中國故事。要積極“走出去”,近距離把中國故事及時講給外國友人,影響和改變國際輿論環境對中國、對陜西的看法和認識,進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提升國際影響力必須要走的路”。
丁莉萍建議,要打造喜聞樂見的文化創意載體,深入挖掘陜西傳統文化獨特基因,精煉出“古今通理”的價值理念和文化標識,賦予其時代內涵,推出符合時代特色的陜西文化IP形象。要構建傳播主體協同配合的立體化傳播渠道,搭建以黨委領導、宣傳部門協調、有關單位各盡其責、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傳播體系,把官方傳播與民間傳播、組織傳播與個人傳播有效結合起來,發展以互聯網為介質的多點傳播,發掘更多具有國際傳播力的網紅博主,以海外受眾為對象,改變“以我為主”的觀念,增強“受眾意識”,采用開放式的懸念故事敘事方式,以內隱性的故事化、情感化和人性化手段,講好陜西故事、中國故事。
省政協委員、陜西瑞泰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爭光建議,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如網絡、直播衛星、影視等文化推廣工具,拓展國際媒體朋友圈,利用國外社交媒體打造外宣APP。要舉辦文化節、文化月、文化周等活動,邀請外國媒體和外國友人感受中國文化魅力,借助陜西高校資源優勢,搭建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高文化創意與產業融合的能力,積極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接軌,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實現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