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這是什么東西做的?”“給我來一碗!”8月17日,在第十屆西部文博會1號交流合作館溫州展區,溫州市蒼南縣礬山肉燕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前來品嘗。
“以前只是聽說過礬山肉燕,但還沒機會品嘗。文博會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品嘗到不同地區的美食,不僅長見識,還滿足了我們這些吃貨的口福。”前來參觀文博會的西安市民李鵬端著一碗熱騰騰的礬山肉燕邊吃邊說。
肉燕粗看似餛飩,成形后像展翅的燕子,入湯鍋后有如燕子飛舞之感,散發出肉香,故稱為“肉燕”。礬山肉燕是溫州當地的特色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先后獲得“溫州百年老字號”“浙江十大名小吃”等殊榮。肉燕制作技藝已入選浙江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民以食為天,美食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外在世界的感知。
在溫州展區參觀時,記者看到一位小伙買了兩箱成品肉燕準備離開。小伙姓田,2019年從溫州移居到西安,礬山肉燕是他最喜歡的家鄉小吃,這次看到溫州參展就立刻過來購買。
肉燕看似像北方的餛飩,很多參觀者都說不清肉燕和餛飩的區別。據溫州礬山肉燕非遺傳承人朱師勤介紹,餛飩皮是用面粉制成,而礬山肉燕的燕皮制作,必須取精挑細選的豬后腿肉,再用木棒打成肉泥,再配以番薯粉,通過反復揉捏,使肉泥與番薯粉完全融合,最終形成筋道十足的肉粉團,然后將其搟成似紙片一般薄,再將搗爛的精肉包于燕皮之中,呈現飛燕狀,如此肉燕便制成了。
朱師勤從13歲起就開始跟父親學做肉燕,經過幾十年嘗試和改良,終于創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制作技藝。2016年,朱師勤被授予礬山肉燕非遺傳承人稱號。
朱師勤說,礬山肉燕不僅是一種特色美食,更是一種鄉音、一種鄉愁,是游子在外對家的渴望和思念。為了讓肉燕制作技藝發揚光大,朱師勤積極開展肉燕技藝培訓,在讓更多人靠這門手藝致富的同時,也讓礬山肉燕享譽大江南北。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