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英委員 受訪者供圖
□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每天大清早都能看見幾只朱鹮在自家門前的魚塘里捉魚吃。”洋縣政協委員、洋縣朱鹮愛鳥協會會長華英指著天空中翱翔的朱鹮說。
洋縣草壩村是國寶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點覓食地之一,華英家就在這里。2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一代代朱鹮,留下了一個個動人故事,如今,他已是當地知名的“鳥導”(觀鳥導游)。
上世紀末的一天,一對朱鹮在洋縣草壩村一棵老榆樹上筑了窩巢,準備繁衍。時任草壩村村委會主任的華英了解一些朱鹮保護知識,便每天一早一晚到樹下轉一圈,查看有無異常情況。
“老鷹和蛇是朱鹮的天敵。”華英說,為了保護朱鹮,防止蛇上樹攻擊朱鹮,自己和村民嘗試用塑料膜包裹樹干,插入一圈刮胡刀片,以此來阻止蛇上樹。同時,華英還制定了“不得修枝、砍伐朱鹮筑巢的樹木”“不準打傷朱鹮”“不準在朱鹮巢區附近農田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十不準”村規民約來保護朱鹮。
在華英和村民的保護下,來草壩村筑巢繁衍的朱鹮以及其他鳥類逐漸多了起來。
“鳥是人類很好的朋友,要讓更多人喜歡鳥,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華英說。
2006年,華英向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申請成立了洋縣朱鹮愛鳥協會,在洋縣觀察、記錄以朱鹮為主體的鳥群種類、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繁殖和棲息分布情況,探索實施保護措施。
經過多年堅持,華英收集、拍攝了自然狀態下的鳥類資料圖片30余萬張,撰寫文字資料30余萬字,建成了一套洋縣鳥種分布的動態檔案,為研究、保護、拯救洋縣境內以朱鹮為代表的鳥類提供了翔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他還積極進學校、進企業開展愛鳥護鳥知識講座,鼓勵身邊人參與到愛鳥、護鳥行動中來。
洋縣優越的生態環境使得更多鳥類前來棲息。如何讓更多人前來觀鳥,帶動當地群眾致富?一次偶然機會給了華英啟發。
2002年夏天,第23屆國際鳥類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丁長青教授帶領30多位國內外專家來洋縣觀鳥,并邀請華英作他們的向導。一趟走下來一個多小時,他們看到了40多種鳥。“專家們喜出望外,一位專家對我說,觀鳥可以形成一個產業。”華英說,專家的建議讓自己萌生了當“鳥導”的想法。
終于,在2008年,華英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靠著這筆錢建立了“朱鹮人家”觀鳥基地,做起了“鳥導”。
“觀鳥基地成立至今已經接待游客10萬人次。”通過觀鳥基地平臺,華英接待國內外專家和愛鳥人士一起跋山涉水,交流護鳥心得,并介紹鄉親們為保護朱鹮、保護生態環境所做的種種努力。
如今,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華英辦起了“朱鹮人家”農家樂,為各地觀鳥愛好者提供拍鳥、住宿、觀光一條龍服務。
“在洋縣想看鳥,找華英準沒錯。他不僅能讓你看到各種鳥,還能給你講解關于鳥的知識。”草壩村村民張大叔樂呵呵地說。在華英的帶動下,草壩村村民愛鳥、護鳥蔚然成風,村民也通過當“鳥導”、開農家樂增加了收入。
華英多年的努力付出得到了認可,在他家外墻上懸掛著“世界自然基金會觀鳥基地”“陜西省野生動植物科普宣傳教育基地”“鳥網十佳聯絡站”“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等10多個牌匾。
“只要鳥叫一兩聲,我就能分辨出鳥的種類。”多年來,華英堅持觀察各種鳥的叫聲和生活習性,已經和鳥成為了朋友。
如今,華英每天忙于拍鳥、觀鳥、護鳥、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愛鳥者。他說,今后將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和政協委員優勢,當好“鳥導”,認真履職盡責,在愛鳥護鳥路上繼續前行,喚起更多人群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