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涵博)9月26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文物系統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全省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大遺址是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資源。陜西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大遺址共有18處54個點,數量和等級都居全國前列。近年來,陜西不斷強化大遺址保護,實行考古前置制度,實現出讓時“凈地”供應,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加快實施秦始皇帝陵外城垣及城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實施石峁遺址外城東門址搶險加固、保護展示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建成漢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標識系統;加強大遺址保護研究,聯合氣象、地質等部門合作推進大遺址文物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成立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研究專家智庫。
提升大遺址管理能力方面,陜西相繼出臺《石峁遺址保護條例》《秦始皇陵保護條例》等法規和《關于加強考古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若干措施》;公布實施秦咸陽城遺址、周原遺址等13項大遺址保護規劃,促進大遺址保護傳承融入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此外,央地共建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將漢長安城遺址區內10904.5畝永久基本農田調出,并積極申請將其列為自然資源部“大遺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試點”。
陜西深入挖掘大遺址價值,推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石峁遺址申遺穩步推進,舉辦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以線上線下方式展示我省大遺址保護工作成果。此外,陜西有效利用大遺址保護成果,博物館展示水平持續提升,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特色突出,大遺址研學備受歡迎。
“當前陜西大遺址保護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表示,下一步,將加大遺址保護工作力度,重點實施漢長安城遺址、石峁遺址本體保護工程。加強大遺址價值闡釋,將考古研究貫穿于大遺址保護利用全過程,對陜西大遺址因地制宜、分級分類保護利用。提升大遺址展示利用水平,打造大遺址建設及展示利用一流樣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