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戰略高度為文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榆林市政協把握時代脈搏,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緊密圍繞文化強國建設“國之大者”和文化強市“市之要者”,篤行實干,擔負起《榆林歷史文化叢書》(以下簡稱《叢書》)編纂“責之重者”,通過文史資料工作資“發展”之政,服務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資“統戰”之政,服務畫出最大“同心圓”;資“文化”之政,服務全市文化繁榮發展。
鑒往知來、資政育人,深刻領悟《叢書》豐厚價值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一,榆林有著五千年的仰韶和龍山文化,三千年的邊塞文化。這里,黃河與長城交匯,大漠草原與黃土高原交界,游牧文化與中原文明交融。
當前,全市上下正處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把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強大的發展資源,更好地助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對此,2022年8月,榆林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由市政協牽頭組織實施《叢書》編纂這一重大文化工程,這既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又是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也是厚植榆林歷史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市、人文大市的必然要求。通過編纂《叢書》,最終形成“一書一庫兩館”(“榆林文史人才庫”、榆林文史館和名人館)文史成果,從根本上填補榆林市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大型綜合叢書和文史館的空白,真正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重要作用。
高瞻遠矚、實事求是,奮力打造文化高地
編纂《叢書》是一項造福當代福澤后人的偉大工程,市政協以“三個突出”為抓手,高瞻遠矚,實事求是,奮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
突出“頂層設計”,為《叢書》編纂擘畫藍圖。深入貫徹落實《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意見》《政協陜西省委員會2023—2027年文史資料規劃》精神,堅持立足市情,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集意見,印發《榆林歷史文化叢書編纂出版實施方案》,對《叢書》編纂的目的和意義、依據和基礎、組織機構設置、編纂出版計劃、經費保障預算、《叢書》分卷卷目等內容進行科學規劃和周密部署,為《叢書》編纂繪制清晰“施工圖”。
突出“制度機制”,為《叢書》編纂保駕護航。堅持完善制度機制,確?!秴矔肪幾胍幏痘⒖茖W化、制度化。制定《榆林歷史文化叢書編輯部制度匯編》《時間·考勤·獎勵規定》《榆林歷史文化叢書編輯部采購報賬規定》等各類規章制度,內容涵蓋財產管理、崗位職責、考勤、獎勵、例會、日常管理、印章使用規定等多項內容;建立分卷編撰激勵機制,實行多勞多得、優稿優酬;實行評議分級獎勵,在基本費用的基礎上實行優質優價;實行一審審稿與撰稿報酬捆綁掛鉤辦法,將審稿費用與所審卷目評級掛鉤。
突出“眾手成志”,為《叢書》編纂匯集眾智。高規格組建領導小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組長,市政協主要領導為執行組長,市委、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叢書》編纂領導小組;成立編委會,選聘長期在榆林工作的熱愛歷史文化、有情懷的離退休老領導及各大院校專家教授,以及有主編大型《叢書》經驗、能為《叢書》編纂出版提供指導性意見建議的領導、專家,組成專家顧問組;成立編輯部,聘用10名左右工作人員,承擔資料整理歸納及文件打印、聯絡協調、財務、后勤服務等事務性工作;遴選分卷主編,由編委會遴選出26名有歷史研究專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同志擔任各分卷主編;聘請30-50名各分卷大綱、卷書編纂人員及編輯校對人員;設立評審委員會、聘請法律顧問,組成《叢書》編纂工作團隊,匯集眾智,眾手成志。
圍繞中心、多措并舉,壓茬推進文化工程
《叢書》編纂工作鏈條長、時間跨度大、涉及領域多,通過“三個聚焦”,建立強內聯外、團結協作工作機制,努力形成信息互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格局。
聚焦本地特色,淬煉文化標識。堅持感受時代脈動、立足本地特色,從提煉命名標題入手,留存榆林獨特記憶。借鑒其他地方叢書、文庫起名優秀做法,征求各位主編和多方面人士意見,反復推敲、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最后確定了《煙火人間》《交融共長》《貞石銘史》《炊金饌玉》《山歌野舞》《山川之助》《星火燎原》《包羅萬象》《雍風漢韻》《蘭臺類聚》《俊采星馳》《匠藝華彩》《杏壇瓊林》《橘井泉香》《上郡春秋》《物阜天寶》《故園猶在》《清瑤翠微》《殊言別語》《山川形勝》《通商惠工》《邊塞風云》《上郡遺珍》《山河尋蹤》《擷英拾翠》《叢書一覽》(《提要卷》)等共26卷書名主副標題。
聚焦經驗做法,深化合作交流。開展協作交流是政協文史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文史工作多出精品的有效途徑。市政協組織相關專家、委員赴重慶、晉中、西安等地學習考察,學習借鑒兄弟省市政協文史工作的先進做法與經驗,通過“聽、看、訪、談”等形式,就文史資料編纂、履職能力提升、書香政協建設等方面開展友好交流,不斷拓展協商議事邊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工作新格局。
聚焦目標任務,有條不紊推進。編纂工作啟動以來,全體編者和相關人員通力協作,從方案印發、機構組建、大綱招標,到《叢書》編纂工作推進會、分卷大綱評審會,再到分卷編撰審稿簽約儀式暨工作部署會,經過多次編委會、座談會、推進會、協調會、對接會、大綱評審等各類會議的貫徹落實和壓茬推進,完成了《叢書》的編纂招標,與各分卷主編、一審審稿人、二審團隊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叢書》暫定的26卷大綱全部編寫完成并通過編委會審定,轉入正式書稿編撰階段。
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匠心打造傳世之作
文史資料工作是一項傳承歷史、有益當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業,市政協牢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崇高使命,始終把質量意識、精品意識貫穿于《叢書》編纂工作全過程。
樹牢精品意識??劾?ldquo;文化”二字,把“文化”二字作為《叢書》編纂工作的“綱”和“魂”,匠心打造精品力作,真正將其熔鑄成全市歷史文化研究集大成、集眾智、集心血的一套文史精華,成為全市對外交往的禮品、全民閱讀的精品、歷史文化的藏品。
把牢嚴謹作風。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嚴格遵循編纂原則,把嚴謹作風貫穿于《叢書》編纂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把好政治關、史實關、資料關、文字關、保密關和審驗關“六個關口”,做到反復走訪了解、反復核查資料,反復字斟句酌、反復認真組稿,反復披閱增刪、反復推敲琢磨“六個反復”,達到詞美、句美、文美、意美、形美、圖美的“六美”高度融合。
扛牢評審職責。嚴格堅持“三編三評三審”原則,重點把握“真、實、嚴、細”總體要求,認真履行評審委員會職責,分別由編輯部、專家顧問組和編委會對分卷初稿、成稿、定稿進行評審驗收,對不符合編撰要求、大綱要求的要重新編撰、修改、增加、補充,確保《叢書》“六性”編纂要求(即權威性、價值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收藏性)得以落實落細。
(高婷)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