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炳軍在整理畫作 實習記者 馬尤翼 攝
□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趙婧
“馬爺爺,謝謝你送我的畫像,我很喜歡!”11月22日晚,在西安市碑林區長安大街3號院小區,6歲的小男孩卓卓從馬炳軍家中跑出來,手里拿著一幅水彩畫興高采烈地說道。
65歲的馬炳軍精神矍鑠,經常穿一身熨燙得筆直的西裝,梳著整齊的背頭,皮鞋擦得锃亮,即便已退休5年了,他依然對自己的“造型管理”一絲不茍。卓卓是馬炳軍樓下的小鄰居,也是他的“御用小模特”和“小粉絲”,經常跑來家里跟他學畫。
記者跟著馬炳軍好奇地來到他家的書房,這里也是他的“畫室”,一推開門,映入眼簾的就是鋪滿一地毯的畫作,有素描、有國畫、有彩筆畫。馬炳軍對各種畫風都有涉獵,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足以看出其深厚的畫功,特別是人物畫像,眼神的聚焦、肌肉的走向活靈活現,人物神態和五官的塑造張弛有度。
“畫畫就得抓住這個‘神’字,有神這畫才有靈魂。”拿起幾幅作品,馬炳軍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講述起他和畫畫的不解之緣。
小時候,馬炳軍極富繪畫天賦和熱情,15歲那年以文藝兵身份進入部隊,做了3年版畫宣傳工作。其間,他經常跑到各地畫整墻的紅色宣傳版畫,素描水彩國畫油畫樣樣拿手。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有幸隨中國當代著名畫家、黃土畫派開創者劉文西大師在陜北一起寫生,并得到過大師的指導點撥。
“十多年前經過綏德縣嗚咽泉村時,我還看到了當年畫的3米高的版畫。”馬炳軍拿出手機,翻出多年前拍的照片給記者看,那是一堵斑駁的土墻,一位飽經風霜、頭戴白羊肚手巾的陜北漢形象呈現在眼前,雖歷經幾十年風沙侵蝕,殘存的輪廓痕跡依然清晰。
和大多數人一樣,馬炳軍后來因為被分配的工作與美術無關,加上工作繁忙,逐漸與繪畫失之交臂。直到退休后,馬炳軍才重拾被放置了三十多年的畫筆,以求在晚年圓了年輕時的繪畫夢。
“剛退休那會兒,生活很無聊,突然有了大把的時間,卻根本不知道干啥好。”馬炳軍說,那時他也沒想過要畫畫,畢竟三十多年沒碰過畫筆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開始。“那時候主要還是坐不住,心沒靜下來。”馬炳軍打趣道。
2020年,受疫情影響,被封在家的馬炳軍偶然在手機上刷到一條“0元國畫體驗課”的視頻,這一下子喚起了他沉寂多年的兒時夢想。
“我先體驗了7節零基礎國畫直播網課,跟著老師的指導,慢慢臨摹找感覺。”馬炳軍說,每節課后,學員們都會在課程微信群里發自己的作品,而他由于基礎功底好、學得快,作品便在學員中脫穎而出,屢次受到老師和其他學員的稱贊,這讓他畫畫信心大增。
“免費體驗課之后,我還報了他們線上素描班、彩筆畫班、國畫班。感覺突然找到了年輕時每天廢寢忘食‘畫畫’的狀態。”馬炳軍興致勃勃講著他的線上求學經歷。
今年開始,馬炳軍嘗試為身邊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作畫,要么給他發來一張照片,自己選擇一種畫風作畫;要么到他家做客,現場來個速寫。
“因為我只擅長寫實畫,不善于創作,所以給身邊人畫畫都是免費的,看到他們拿著畫開心的樣子,就覺得自己這門才藝還挺有用。”
馬炳軍說,退休后就想做個“畫匠”,就像年輕時全身心投入壁畫和版畫那樣,只想勤勤懇懇專注每一幅畫。如今,馬炳軍已為五六十位親朋鄰居作過畫,畫技也在不斷磨煉中增進。最近,還有一些鄰居家的小孩沒事來家里學畫畫,這讓他更覺得肩上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從三十多年中斷到重執畫筆,從零基礎到進階班再到大師班,馬炳軍邊學邊畫、邊畫邊學,一步步朝著他的“畫匠夢”前進。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