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3年,對家住漢中市洋縣縣運司家屬院的李丹洋一家而言,最高興的事莫過于住進了改造一新的房子。
“以前小區可以說是‘老破舊’,如今路面重建了、管網改造了,還加裝了基礎設施,有一種搬新家的感覺。”李丹洋說。1月26日,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在西安開幕,省長趙剛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說,我省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16個,惠及居民23.14萬戶。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回首過去一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投入35.1億元改善1646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11%;建成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300個……
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一項項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振奮了三秦兒女,積蓄了磅礴力量。
“我對‘增進民生福祉’深有感受。”省政協委員、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齊紅軍拿著報告激動地說,這張民生答卷既有溫度又有厚度,報告中凝結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砥礪奮進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包括漢中市在內的陜南地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迅速,鄉鎮養老服務中心規模不斷擴大、機構越來越多,希望能發揮宗教團體在社會養老事業中的作用,持續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省政協委員、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文海將目光鎖定報告中“穩就業,促增收”部分。他建議,出臺針對性就業指導政策,加強對失業人群的技能培訓,并建立起系統的幫扶保障機制,加大權益保障力度。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報告為2024年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省政協委員、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雷秀娟對報告中關于教育的內容十分關注。
雷秀娟說,教育是一場愛的修行,沒有愛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當今教育發展面臨的如青少年抑郁、厭學、網癮等問題,說到底還是如何對待人的問題、怎么評價的問題,因此,要進一步研究如何讓師生有價值感和幸福感。
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殯儀館中級殯儀服務員鄧頤佳認為,殯葬事業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公益服務事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但城市公益性公墓在市場上仍是一塊空白。一塊公益性公墓價格大概在3000元至7000元不等,而經營性公墓則要近10萬元,導致“現在除了‘房奴’‘孩奴’還有‘老奴’”。
民之所望,應是政之所向。她建議,將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人口死亡率變化趨勢,科學預測未來安葬需求,合理確定土地利用規模,一次性完成公益性公墓布局規劃。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省政協委員、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匯智樂行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理事曹衛連連點贊。
“我省2019年就發布了陜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規劃,幾年過去,這項工作有待繼續推進。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樓下五六個分類垃圾桶,但垃圾車一來,卻還混在一車拉走的現象。”曹衛說,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理涉及各行各業,應參考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先進做法,對樓堂館所產生的垃圾進行細致處理,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城鄉居民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
“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增強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政府工作報告關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省政協委員、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播音主持管理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徐杰備受鼓舞。
“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群眾就是文藝的源頭活水,為人民群眾帶來精神食糧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徐杰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并將之貫穿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積極參與為基層老百姓服務的文藝活動,在實踐中感受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傳承發展文藝事業的踐行者。
(本報報道組)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