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把握主動 創造優勢 贏得未來——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現場記

2024-01-29 08:24:1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1月28日上午,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

  1月28日,在第三聯組討論中,委員們圍繞“深化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主題踴躍建言。 記者 白瑤 攝
 

  1月28日上午,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委員們分為5個聯組分別圍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題進行發言,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匯聚澎湃奮進力量。

  區域協調發展 讓城鄉“美美與共”

  □ 記者 趙婧 實習記者 馮倩楠

  “品牌就是市場!”在1月28日上午參加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聯組討論時,省長趙剛對委員提出的疑惑給出精彩解答。

  “秦嶺紅是我省第一批獲得紅茶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但是‘秦嶺紅’品牌只是企業品牌,目前商洛還沒有區域品牌。”省政協委員、商洛市秦嶺紅生態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丁云亮在介紹陜茶產業發展時直面存在的問題。

  丁云亮建議,在茶園增產增效、抓優抓特上多下功夫,提高市場競爭力;依托秦嶺良好的生態條件,在挖掘本土資源的同時,積極引進資本及外部力量助力產業發展;開發能彰顯我省茶葉優勢的產品,引導茶產業與工業、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持續加強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培育做強陜茶龍頭品牌,推動陜茶走向全國、走向全球。

  “‘秦地無閑草’,陜西中藥材重點品種283種,占全國77.6%,資源種類和數量居全國第5位,種植面積500萬畝,道地藥材67種,位于全國第一梯隊。”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陜西省委會主委陳玉玲建議,以陜藥集團、省中醫院、省中醫藥大學、銅川“藥王”孫思邈歷史文化為“四個龍頭”,打造中西部中藥產業、醫療、人才、文化發展“四個高地”。

  縣域經濟是鄉村振興的產業載體。“要提升我省縣域科技創新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引領縣域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也有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支撐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省政協委員、西安國家版本館副館長何瑛建議,結合縣域特色產業,培育“小精尖”科技企業;強化政策支持合力,打出科技創新“組合拳”;搭建區域科技服務平臺,通過智力共享破解人才困局;完善擔保機制,提升企業融資能力;評選科技創新示范縣,激發全省縣域科技創新活力。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旱區作為糧食生產、生態屏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的主戰場,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根基。在楊凌設立旱區農業技術創新中心,不僅為旱區農業高效增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也可推動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的發展。”省政協委員、銅川市政協副主席馮艷莉建議,在楊凌設立旱區農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農業技術策源能力持續提升;建圈強鏈,提升農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率。

  加快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必須突出“千萬工程”這一重要引領和抓手。省政協委員、渭南市政協主席王曉軍說,我省《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彰顯三秦風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行動方案(2023—2027年)》正式出臺,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的鄉村振興工作進入新階段、按下快進鍵。建議深化學習引領,提高政治站位;重視規劃管理,強化頂層設計;找準產業發展路徑,壯大集體經濟;整治鄉村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深化鄉村改革,加快推動落實。

  推動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相互賦能,是2024年陜西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之一。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關中地區以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為牽引”。

  對此,省政協常委、咸陽市政協副主席房曉飛建議,持續與西安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輸配電、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共同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產業協同配套,創新跨區域產業轉移利益分享機制,建立跨區域經濟統計分成制度,加快形成帶動輻射作用大的優勢產業集群。深化科技創新協同,圍繞共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共同打造西安高新區—灃西新城—咸陽高新區—興平—武功科技創新走廊。

  綠色,是陜南地區發展的底色。

  立足陜南生態資源稟賦,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范英建議,支持陜南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依托漢江、巴山、秦嶺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廊道和集群,爭取國家支持將陜南打造成為聯動中西部地區的碳匯產業交易中心,加強陜南與毗鄰地區構建碳匯交易機制和體制,同時統籌用好省級財政支持陜南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做大陜南茶業、天麻、食用菌等產業的規模。

  一條高速路,在縮短了縣域、區域間的距離、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之一。

  “高橋、柞水、子午、富平等一批主題特色服務區開設農產品專區專柜專店60余個,解決沿線群眾就業8000余人,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省政協委員、陜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慶學在發言中透露,近兩年計劃投入30億元,按照“一區一特色”和融入縣域經濟的思路,打造阿房宮、榆林北、寧陜等24處主題特色服務區。

  “希望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在植入地方文化元素、展示地方特色形象、發揮地方資源稟賦等方面協同配合,讓服務區的地方特色更鮮明、文化氛圍更濃厚。”孔慶學建議,將服務區發展納入市縣城鄉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打開服務區與國省道、美麗鄉村、觀光農業的通道,與周邊道路互聯互通,讓周邊區域車輛、人員可以進入服務區消費、休閑,實現服務區資源共享,更好融入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真金白銀”。如何守牢金融安全底線?

  “地方融資平臺金融風險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存在高度交叉關系,正逐步成為威脅財政金融體系安全穩定的巨大‘灰犀牛’。”省政協常委、省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谷孟賓建議,要厘清政府與融資平臺邊界,優化債務期限結構,推動融資平臺整合轉型,強化債務約束機制,完善債務違約與處置機制,建立多層次的金融風險監測體系,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融資平臺金融風險。

  鍛長補短 向“新”奔跑

  □ 記者 滿淑涵

  “你自己的企業從事哪些領域?”

  “我們主要涉及五大業務板塊。”

  “這項工作具體跟誰溝通?”

  “建議省上有關部門加強與中國科協、科技部的對接。”

  ……

  這是發生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聯組討論會上的一幕。1月28日上午,來自中共、工商聯、科學技術、經濟界別的13位政協委員與到會聽取意見建議的省委書記趙一德親密互動、深度交流。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等重要任務。

  “陜西氫能資源豐富,化工副產氫超200萬噸/年,約占全國12%,兩百公里內終端用氫成本低于35元/公斤,遠低于粵滬等地區,具有突出的成本優勢。”圍繞氫能全產業鏈發展,農工黨陜西省委會主委王國根首先開麥。

  針對目前陜西氫能產業鏈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制氫規模小、加氫站少、應用場景開放不足等問題,王國根建議,以“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為推廣原則,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在各地市域內城際間的示范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客車、叉車、環衛車等示范應用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陜西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規劃的相繼發布,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迎來機遇期。

  結合產業實際,省政協常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工程中心主任馬曉華說,陜西盡管有較好的發展基礎,但對比國內集成電路強省,在推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建設方面仍需加強。

  他建議,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區域性半導體產業集群,依托產業集群的水平分工、垂直整合和協同創新優勢,增強產業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注重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以通信、物聯網等下游應用需求大的產業為突破口,鼓勵下游企業以并購等方式參與設計,以下游需求帶動我省芯片應用和產品升級。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裝車量。針對動力電池回收,省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新經濟業務負責人趙玄建議,發揮秦創原平臺優勢,鼓勵高校設立相關實驗室和孵化器,打通“產學研”合作通道。健全職業教育體系,開設新能源與回收分類專業,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創新提供人才支持。

  說起人才培養,省政協委員、西安理工大學校長劉云賀感觸頗深。“從目前我省‘一流學科’建設情況來看,系統規劃缺乏、學科綜合實力不足、學科交流機制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

  他建議,持續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各級政府要牽頭撮合更多優質企業和相關高校優勢學科,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模式的“強強聯合”。引導地方高校完善創新體系,強化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如何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體系建設的引領作用,解決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

  “2022年我們成立全國首家省級技術經理人協會,通過近兩年的運轉,開展各種活動百余場,培養技術經理人1300多名,促成100多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成交金額突破億元。”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祁志峰認為,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是深化“三項改革”的重要內容,但當前技術經理人數量相對不足、水平參差不齊、高端專業化人才稀缺、職業認可度不高。“建議將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納入中央統戰部六局和中國科協合作的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建立開放共享的人才協作網絡,優化人才供給結構,著力挖掘和培養一大批知政策、精技術、會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場、擅轉化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科技領軍企業在全鏈條創新中充當“挑大梁”的角色。用省政協委員、延長石油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蒲小川的話說,高能級科技領軍企業更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關鍵節點和“火車頭”。

  “當前,要通過發揮‘政府之手’和市場機制作用,培育我省高能級科技領軍企業,切實提升供應鏈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體支撐,助推我省實現從科技大省向創新能省、經濟強省奮進。”

  針對加快培育壯大高能級科技領軍企業,蒲小川建議,運用系統思維,設立先導產業研究院集群,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共性關鍵技術及工程化技術支撐。此外,構建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共性關鍵技術實驗室集群,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底層技術支撐;創設覆蓋產業全周期的股權基金集群,用金融工具周期匹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周期,實現核心要素的有效協同和高水平循環。

  創新型企業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產業體系的結構和能級。省政協常委、陜西盛世美居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范保強認為,陜西應建設全省一體化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創新政策直享、創新訴求直辦、創新成果直配、創新服務直達的服務模式。引導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從項目申報、財政獎補、金融服務、創新人才引育等方面,聚合發展動能。

  現代化的工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核心。省政協常委、省統計局二級巡視員張虹帶來一組數據: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數字產品制造業企業共409戶,較2018年增加153戶;實現營業收入3713.85億元,增長1.9倍。

  上揚數據提振發展信心。如何鍛長補短?張虹建議,應深入實施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壯大數字產品制造業規模,推進行業、區域、企業三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在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開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試點,培育總集成總承包、供應鏈管理、服務衍生制造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把‘強化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重點工作第一項,提出了培育創新驅動新引擎、塑造產業鏈群新優勢、搶灘數字經濟新藍海三個方面主攻方向。”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曉馳為此建議,陜西應搶抓機遇,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以產業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項目聚焦為抓手,采取多方共建、平臺共用等模式,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培育一批“新星”產業群,加快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

  共謀發展,共話未來,“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創新生態,在大家心中愈發清晰。

  “聽了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有理性思考、有務實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高度重視、加以吸收,也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省委、省政府工作的支持。”趙一德表示。

  冬盡春暖,會場內向“新”的足音催人奮進。

  讓陜西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更穩

  □ 記者 白瑤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是內陸陜西加快開放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陜西的開放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陜西正逐漸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面對新征程,如何讓陜西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更穩?1月28日,在聯組討論會上,來自民革、致公黨、臺盟、臺聯、僑聯、對外友好、特邀界別的委員們圍繞“深化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主題踴躍建言。

  互聯互通是區域合作的前提條件。長期以來,陜西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緊密、交流頻繁。會上,省政協委員、澳門施美蘭集團副主席羅俊隆圍繞陜西與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現狀,建議陜西應加快構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體系。

  在羅俊隆看來,互聯互通應首先在人流、物流和信息數據的共享上下功夫。他建議,應有序推進與大灣區高鐵、公路等布局和規劃建設,加快航空網絡升級,加大物流和倉儲建設力度,加強信息領域雙邊合作,推進兩地信息和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

  “陜西還可以通過大灣區參與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推動自身優勢產業走向國際,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羅俊隆說。

  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陜臺各領域融合發展,推動各項惠臺政策措施落實,不斷增強臺胞臺企扎根陜西發展的信心,陜臺貿易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但也存在著臺商臺企服務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吳志紅認為,推進陜臺交流合作,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完善服務臺商制度機制,健全基層對臺工作機構,建立與重點臺資企業、重點投資項目結對聯系工作制度、法律顧問制度,設立臺灣同胞法律援助聯絡點,健全涉臺糾紛法律服務顧問制度,為臺胞臺企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在碰撞中激發智慧。討論會上,委員們積極貢獻“金點子”,為陜西對內對外開放“謀良策”。

  優化營商環境是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制定了一系列惠企政策,推進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這些政策實施的效果究竟怎么樣?是否真正落地見效?作為企業負責人,省政協委員、中恒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鵬輝在企業經營和走訪調研中發現,我省缺少牽頭落實中省惠企政策的政府部門,導致惠企政策落實差距較大。

  “我建議賦予相關職能部門專責,設立‘企業家日’,搭建‘政策速遞’平臺,運用‘陜企通’等助企服務數字化平臺宣傳和推送政策。”楊鵬輝說。

  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曹增武建議,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政策評估體系,從政策制定、發布、兌現全流程評估政策出發點,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評估政策落腳點,并借助專家視角,對政策出臺背景、實施現狀等進行研究,定期跟蹤和評估政策的實施效果,確保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和促進經濟增長。

  為幫助省內企業加快進入資本市場,2013年陜西省股權交易中心成立,為企業提供規范培育、融資服務、股權登記托管等服務。但在服務中小企業中,也暴露出掛牌企業聚集度不高、股權市場帶動效應不足等問題。

  省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陜西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兼西安稽查局局長魚向東建議,應提升戰略定位,做大做強陜西股權交易中心,加快構建政策支持體系,引導更多優質企業、私募機構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拓展普惠金融深度和廣度,推動陜股交發揮“扶早”“扶小”功能,為企業提供規范培育、融資對接等金融服務。

  企業家是企業經營的主角,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更是陜西對內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省涌現出不少新生代民營企業家,重視對優秀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成長培育,不僅關乎民營經濟發展后勁,更關乎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省政協常委、民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孫武斌建議,應加快制定《促進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的指導意見》,把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培養工程作為全省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來抓,構建科學的新生代企業家培養機制,建立全省新生代企業家數據庫、培養檔案和實訓基地,創設“三秦企業家成長學院”,全面提升新生代企業家綜合能力。

  物流大通道是對外開放的新支點。當前,網絡貨運進入2.0時期,全國各地網絡貨運平臺數量呈爆發式增長,而我省網絡貨運在政策支持等方面已明顯落后第一梯隊。

  “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網絡貨運發展中短期規劃,找準全省網絡貨運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任務及項目。”省政協委員、榆林中科創新研究院人事教育部副部長王振中建議,將大宗物資業務作為主要發力點,以點帶面擴展產業鏈,對目前相對薄弱的城市配送、零擔運輸等領域進行多賽道布局,全面賦能我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打造改革開放高地,要唱好對外傳播“大戲”。長期從事國際傳播工作的省政協委員、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史佳在會上提到陜西大熊貓“存在感”不強,尤其是國際知名度亟待提升的問題。

  “一提起大熊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四川大熊貓,但其實陜西也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史佳建議,應將大熊貓的國際化工作納入到相關部門的重大事項中考慮,出臺我省建設世界大熊貓文化旅游目的地實施方案,抓好我省大熊貓在國家外交等重大戰略中的機會,策劃“大使夫人、知名博主走近陜西大熊貓”“陜西大熊貓國際文化節”等活動,打造“陜西熊貓,國寶中的國寶”品牌,搭建陜西熊貓多語種傳播平臺,確立我省以大熊貓為主體的國際傳播標識物,舉辦陜西大熊貓文化推廣活動,不斷提高海外知名度。

  隨著討論的深入,觀點匯聚、良策頻現。委員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履職路越走越堅實,匯聚起助力陜西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政協力量。

  發揮文化資源優勢 賦能高質量發展

  □ 記者 劉凡銆 實習記者 馬尤翼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新時代如何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更大的擔當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1月28日,參加聯組討論的委員們聚焦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主題,凝共識、聚眾智、匯群力。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關于加快文旅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融合,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并推出5個方面26條具體措施,推動文旅與其他相關領域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

  “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確立,標志著西渭融合駛入了高質量快速發展新階段。”省政協委員、渭南市政協副主席王志斌說,近年來,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西安、渭南兩地就西渭文旅融合進行了有益探索,為西渭融合發展先行先試作出了貢獻。

  “西渭文旅融合還存在產業協作不強等問題,這阻礙了西渭文旅的進一步融合。”王志斌認為,目前,渭南文旅產業發展還沒有建立起對接全省、西安市場的發展平臺,未形成市場化、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他建議,依托在西安舉辦的重大活動,聯合開展旅游主題、精品線路推介,建立旅游信息聯合發布和旅游市場執法聯動響應機制,共同搭建文化旅游市場服務云平臺,推動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發展。

  陜南既有秦巴山地生態景觀,也有漢水丹江秀美風光,更是中華“漢”文化發祥地。

  “當前,陜南三市旅游產業發展和文化資源匹配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省政協常委、民革陜西省委會副主委楊東明注意到,當前,陜南三市以“漢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開發程度較低、體驗度不高等問題相對較為突出。

  楊東明建議,聚焦全域化發展,深入挖潛“漢文化”產業價值,將文化元素、文化符號熔鑄于城市文旅品牌形象塑造全過程,把文化底蘊轉化為品牌內涵,創新驅動文旅與工業、農業、商貿、創意等產業協同發展升級,實現文旅聯動、錯位發展。

  近年來,話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戲劇作品走出陜西,形成了獨特的“陜派話劇”現象,成為陜西文化新的標志性符號。

  如何將“陜派話劇”這一品牌擦得更亮?省政協委員、西安婦聯副主席孫維提出,多發展小劇場話劇,讓更多人樂享“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在孫維看來,相較于大型話劇,小劇場話劇能與觀眾近距離接觸交流,具有結構精巧、靈活性強的優勢。她建議,以陜西省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陜西省閱讀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活動為依托,開辟小劇場戲劇節,孕育符合陜西地域特色的小型舞臺戲劇作品,以小投入、長效益,營造文化市場繁榮氣象,喚醒文旅市場新活力。

  文藝的繁榮發展,關鍵在人才。“文藝是陜西文化資源實現現代轉化的重要領域,也是陜西在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領域。進一步發揮文藝助力文化強省、文化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最關鍵的是要有強大的文藝人才隊伍。”省政協委員、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李震表示。

  李震在調研中發現,我省高端文藝人才出現“斷檔”,“曾經為陜西文化創造了輝煌業績的高端文藝人才,大部分已進入高齡,有的已離世,新的高端人才尚未成長起來。”他認為,要進一步制定專門針對標志性高端文藝人才的培育和引進計劃,制定高待遇、高配套、高級別的待遇標準,穩住現有標志性高端文藝人才,引進國內外標志性高端文藝人才。

  對于李震委員的建議,省政協委員、臺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陶怡秀表示贊同。她說,要弘揚陜西文藝品牌優勢,就要加強新時代文藝人才的培育力度,繼續組織實施“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計劃”。積極拓寬人才成長渠道,采取聘用、簽約、合作等多種形式,完善文學人才職稱、職務評聘措施和辦法,支持特殊專業藝術人才成長,重視加強與高校文學人才的聯合培養,吸引優秀文學人才來陜工作。

  “在國際交流中講好陜西故事,可以提升我省文化資源國際傳播能力,釋放旅游消費潛力。”省政協常委、致公黨陜西省委會副主委李莉說,我省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多條國際航線,入境旅游發展勢頭強勁,要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廣,進一步激發入境游的消費潛能,推動形成傳播陜西文旅好聲音的強大聲勢。

  “盡管有優勢和潛力,但我省傳統入境旅游產品多是以文物古跡為主的觀賞性旅游線路及景點,游客參與感較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精品產品和旅游品牌。”李莉認為,應深入挖掘陜西文化IP,持續創新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在傳統旅游觀光產品和休閑旅游線路的基礎上進行升級,開發更多符合入境旅游者消費習慣的新線路、新業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打造數字化文化平臺底座和創新生態,全面融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文化數字化戰略在陜西落地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和戰略性工程,但我省還存在產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片段化、產業鏈和科技創新鏈有機銜接不足的問題。”省政協委員、陜西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李曉敏說。

  “對文化產業而言,抓住了數字文化產業,就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李曉敏建議,積極打造西安市沿秦創原到西安高新開發區產業帶為中心的數字文化產業核心區,推進形成“圈層結構”的產業空間布局態勢,進一步發揮中心片區的作用,進一步推進產業組群化的發展態勢,分別在延安、寶雞、漢中組建以數字文化產業、數字工業文化、數字漢蜀文化為特點的三大文化產業帶。

  陜西文脈悠長、人文薈萃,如何發揮好資源優勢?

  省政協委員、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認為,文化強省的基礎條件是公共文化設施的建構,要以全省美術館建設為突破口,打造陜西文化藝術大平臺,以文化藝術大平臺推動陜西文化藝術在展覽、研究、國際國內交流方面的領先和引導地位,全面提升陜西文化藝術活力和創新能力。

  楊超建議,以西安美術館和陜西美術博物館為核心,聯合陜西著名策展人,對各地市美術館進行專業指導,實現全省資源共享。深入挖掘我省現有美術館資源,通過國際策展人市場化機制,著力打造陜西國際藝術雙年展,積極開展藝術交流、文化互鑒,推動陜西文藝走向世界。

  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首席記者 李榮

  “要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緩解群眾看病難”“要創新思路破解城市更新難題”“要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1月28日,來自共青團、青聯、婦聯、教育等10個界別的委員們匯聚一堂,圍繞“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題積極建言獻策。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一環。省政協委員、陜西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爭光說,目前我省居民收入基數低,制約新型消費發展。居民消費不足主要是收入相對偏低,非食品消費比重較低,制約新型消費的擴大。同時,消費新形態領域的有效供給不足。

  王爭光建議,保障居民收入,培育新消費動力源,創新消費新場景,選擇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跨區域、跨行業的融合消費新場景項目作為示范引領,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展示成效和經驗。支持各地探索創新符合新型消費特點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依托消費新場景帶動新興產業落地應用。

  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李楓艷在談及城市更新難題時說,隨著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布局調整,較早的城市建成區存在的街區更新滯后、規劃引領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

  李楓艷建議,制定城市更新實施導則,確立“復蘇城市活力”導向和“社會多元參與”規則,從意向、決策、行動、組織實施到后期運營管理,建立一套多元參與、多方行動的政策措施和議事規則。構建體檢—規劃—計劃的城市更新項目機制,通過體檢評估,摸清家底,制定城市更新規劃,形成體系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陜西職業教育位居全國前列。如何進一步優化省域職業教育體系?省政協常委、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認為,應加大高職院校間的優質資源和品牌共享力度,鼓勵院校聯合招生,按特色和需求進行二次生源分配,以高水平院校帶動普通院校、省會城市院校帶動非省會城市院校,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省政協委員、陜西至善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志博建議,強化科研技術投入,有效解決秸稈的去處問題。對低排放新型爐具進行研發與評估,并結合風能、光能、地熱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系統解決區域冬季取暖所帶來的排放問題。

  安康地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生態價值轉換。”省政協委員、安康市政協主席周建功建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積極向中央呼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地生態補償長效機制,使資金投入與生態保護貢獻相適應。由省級統籌研究制定引漢濟渭供水地區與受水地區水資源補償機制,并加強省際間協商合作,探索建立漢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圍繞“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省政協委員、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拓耀飛建議,應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加強上下醫療機構間的分工協作,有效落實轉診制度。進一步明確各級醫療機構的職能,制定嚴格統一的轉診制度,確保轉診工作有序開展。

  養老服務護理員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如何讓人才招得進、留得住?省政協常委、渭南市副市長張開建議,拓寬渠道,健全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將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打造多層次應用型復合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機制,實施養老護理員入職獎勵、護理員崗位津貼等措施,提升行業吸引力。

  如何推進我省應用型本科院校高質量協同發展?省政協委員、西安航空學院院長祁玉龍建議,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分類評價體系,持續深入開展省內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計劃,研究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分類評價、分類發展制度體系,設計出臺專項計劃和單列評選制度,建立應用型高校財政專項引導資金和貢獻度績效考量,促進這些院校堅定應用型辦學定位,打造一批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實現我省高等教育全面振興。

  生育率的過快下降將會改變我省人口結構,對我省未來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省政協委員、岐山縣副縣長周峰表示,要宣傳正確的家庭價值觀、責任觀、婚戀觀,激發年輕人對于美好家庭的向往和期待。減輕女性就業歧視和壓力,增加男性育兒假,促進男女雙方共同承擔育兒責任,減輕女性育兒壓力和就業壓力。

  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青少年已成為抑郁的高風險群體。省政協常委、咸陽市副市長蔣彬鳳建議,各級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確保開齊開好心理課程;根據學生年齡變化,推進我省心理健康篩查普及工作,建立系統性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處理預案和學生心理健康臺賬,不斷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聯組討論 現場記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