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和平展示蜂箱里的蜜蜂
□ 記者 白瑤 文/圖
打掃蜂場、添加喂料、調整隔板……春節期間,在大多數人休閑度假的時候,今年65歲的榆林市綏德縣三十寨村養蜂人鮑和平一刻都沒閑著,依然在精心打點著他的“甜蜜事業”。
農歷正月初四,上午7時,還沒吃早飯的鮑和平急匆匆來到蜂場查看蜂情。
“冬天早上氣溫低,蜜蜂喜熱怕冷,一旦受冷受凍就不好存活。”鮑和平邊解釋邊利落地給蜂箱加蓋棉被,隨后用糖水喂蜜蜂。
忙完這些,他拿起掃帚開始打掃枯草落葉,時不時停下仔細檢查蜂箱附近是否有害蟲、老鼠。
提起養蜂,還要從40年前說起。
在養蜂之前,鮑和平主要靠外出打工掙錢,家里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一次春節回家過年,他和有著多年養蜂經驗的哥哥交流后,就下定決心搞起了養蜂營生。
1984年,鮑和平正式開始了他的“甜蜜事業”。
“剛開始經驗不足,經常被蜜蜂蜇傷。因為要尋找蜜源地追趕花期,一年至少有7個月在外邊度過。”鮑和平說。
一到冬天,陜北花謝草黃,為了尋找充足的蜜源,鮑和平每年10月份便開始帶著蜜蜂去四川追趕花期,等到來年5月份天氣轉暖,陜北大地花開了就帶著蜜蜂回來了。
從陜北到四川,再從四川回到陜北,這條追花逐蜜之路,鮑和平一走就是十多年,沒有在家過過年。
“那些年每到過年時看到別人闔家團圓,我就非常羨慕,但為了養好蜜蜂為了生計,只能年年與蜜蜂相伴過年。”他說。
從最初的20多個蜂箱發展到100多個蜂箱,隨著規模擴大,鮑和平家里的日子日漸有了起色。
說起養殖經驗,鮑和平用“細致”二字加以總結。
“養蜂不光要關心花期、氣溫,還要時常關注水溫、水質以及環境清潔等多種因素。蜜蜂比較脆弱,養蜂一定要十分細致才能養好。”鮑和平說。
隨著年齡增長,兒女們想讓父親享享清福,但他放不下養蜂營生,堅持在家門口養蜂。
雖然現在不再外出“趕春”,相比之前養殖規模也縮小了,但鮑和平需要操心的事一點都不比之前少。
冬季的陜北氣溫多在零度以下,蜜源少,這段時間鮑和平格外費心費力,經常要通過加棉被、喂白糖等方式幫助蜜蜂順利越冬。
這兩年,鮑和平新添了“愁事”。“這幾年或許因為氣候關系,附近的洋槐樹棗樹開花后總是不流蜜,蜜蜂采不上蜜就沒多少蜂蜜產量。”鮑和平說。
陜北地區洋槐樹、棗樹種植廣泛,每逢春夏時季,它們就成了蜜蜂的主要蜜源。
說話間,鮑和平掖了掖蓋在蜂箱上的棉被被角,期待般地說:“今年冬天下了好幾場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希望今年洋槐樹、棗樹都能流蜜,迎來養蜂的好光景。”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