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擘畫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藍圖。從藍圖到現實,各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開春之際,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實干·2024》系列報道,多維度聚焦各地新氣象、新作為、新突破和新展望,振奮龍馬精神,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央廣網西安3月20日消息 3月13日,位于陜西榆林市榆陽區的華能陜西孟家灣1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現場,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正在“作業”,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綠色動力”。
“自去年5月27日全容量并網投運后,累計發電量已超16000萬千瓦時。”華能陜西新能源分公司項目經理馬寧超說,與相同發電量火電相比,該項目每年可節省標準煤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496噸。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榆林近年來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成為陜西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縮影。當前,陜西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新”逐“綠”,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強支撐。
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5萬家,文旅重點產業鏈年綜合收入達到8500億元……2024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用一個個數據,細化新一年的奮進目標。
“跑”起來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地處黃河“幾”字灣中心的榆林,一度面臨生態環境脆弱的難題。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路徑,一項項多能融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個個轉型項目實現綠色發展,“塞上駝城”正煥發勃勃生機。
今年全國兩會,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們刻不容緩加快轉型升級,千方百計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長張勝利表示,2024年,榆林將把握建設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的機遇,讓技術走出實驗室、進入生產線,培育新質生產力。
榆林楊井光伏產業園內光伏發電裝置宛若一片“藍色海洋”(央廣網發 延楊紅 攝)
2023年,榆林堅持把能化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煤化工產業向“精”向“深”邁進。張勝利表示,2024年,榆林將大力推進新煤礦、新油氣、新能源、新煤電、新化工“五新”項目,圍繞5類159個項目挖掘投資潛力,加快延榆鄂高鐵、東線引黃等重大項目建設,超前謀劃推動更多富有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的大項目、好項目,支撐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3月以來,榆林市榆橫工業區一化工企業年產5萬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項目現場一片繁忙。“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補充榆林在高端聚烯烴產業鏈中的短板,解決高品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規模化不足的難題。”該化工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雙興介紹道。
2024年,在穩住能源生產基本盤的同時,陜西正在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科技創新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助推傳統產業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升。
西安市長安區融訊智能制造港內,一棟棟廠房整齊排列,按不同的功能分布在大道兩側,廠房機器轟鳴,工人們在工作區嫻熟地操作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融訊智能制造港占地150畝,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工業廠房為載體,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可容納科研、生產、服務人員超過1600人。”融訊智能制造港行政總經理姚小青介紹,目前已有27家企業入駐,其中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占90%。
融訊智能制造港入駐企業廠房內,質檢員正在對產品進行規格檢測(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我們從事高端、精密機械加工,產品主要應用于航天發動機等重工裝備,要確保交出的產品‘零失誤’‘零差錯’‘零次品’,從螺絲釘生產環節開始,層層嚴格把關,保證交付質量。”融訊智能制造港一機械制造企業負責人劉濤說。
“我們與高校、機構緊密合作,在高性能模擬射頻芯片、先進傳感器等方面取得快速發展。”陜西某電子科技企業負責人韓鑫表示,將依托融訊智能制造港加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聯系,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姚小青介紹,2024年,融訊智能制造港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硬件設施水平;建立健全企業服務體系,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同時積極開展招商活動,吸引符合定位的優質項目落地。
融訊智能制造港內現代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在距此數十公里外有著良好科技和產業基礎的西安市鄠邑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也在持續發力。2024年,該區將以產業為先導,堅定不移發展先進制造業,啟動西部生態科創新區建設,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擴展區和現代化品質新區。
工業機器人正在完成焊接等工作(央廣網記者 劉昱 攝)
2024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強化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涉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塑造產業鏈群新優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重點產業鏈群做優做強做大,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
“希望今年的陜西抓住自有的科教、人才、產業優勢,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展現更大作為。”陜西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吳剛說,眼下的陜西正向“新”出發,為培育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活起來 激活文旅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連日來,陜西旅游分外熱鬧,古都西安頻頻沖上熱搜,依舊是文旅“頂流”。
數據顯示,僅2024年春節期間,西安曲江、南門、鐘鼓樓、臨潼等重點文旅聚集區接待游客約1617萬人次,同比增長47.22%;全市3A級以上景區共接待游客約1060萬人次,同比增長41%。
夜幕下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央廣網發 西安曲江新區供圖)
千年古都不斷“出圈”,長安山河詩備受關注。“大唐不夜城中軸線上有近20處的演藝舞臺,今年我們以盛唐文化‘小故事’為背景,展開我們的唐文化主題展演,同時不斷挖掘網友心聲和網絡熱詞,更新演藝模式,‘寵’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大唐不夜城工作人員趙美如介紹說。
在大唐不夜城與演員“房玄齡”對詩,在長安十二時辰做一回“唐朝人”,在《黑娃演義》現場當一回“群眾演員”。伴隨著旅游熱的持續,沉浸式體驗、國潮文創、互動演藝等多元消費場景不斷涌現,“詩意長安”正釋放獨有的“中國式浪漫”。
如果說西安旅游的紅火,是源于游客對漢唐文化的“文脈自信”,那么在咸陽則可以感受到傳統的節目演出及民俗文化。社火巡游、燈光水舞秀、秧歌展演等形式豐富多樣,“西漢投壺”“館長專家帶你鑒文物”等主題活動精彩紛呈,讓游客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
今年,咸陽市將堅持“旅游+”“+旅游”雙向發力,打造城市游新場景,發展民宿康養,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出一批具有咸陽特質的文學、戲劇精品力作,開發本土特色美食,提升綜合接待服務能力,讓咸陽成為游客紛至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無論是節假日出游的“潑天富貴”,還是“網紅”景區的“熱辣滾燙”,都持續為陜西文旅產業注入發展活力。今年以來,陜西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力文旅產業,激活消費潛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大荔縣“村晚”演出現場(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2023年以來,“村晚”這種“群眾自己演、群眾演自己”的文藝表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獲得了大批群眾的喜愛。如今,在渭南市大荔縣,觀看“村晚”演出已經成為了群眾業余生活的常態。“我非常喜歡這種演出形式,這些演藝節目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讓我更加了解大荔的戲曲文化。”當地居民吳建妮說。
“我們充分挖掘縣域文旅潛力,積極推出惠民舉措及各項非遺活動,有效滿足了多元化、多層次旅游需求。”大荔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賀康平表示,今年將進一步豐富傳統民俗活動和文化活動,創新消費場景,拓展消費空間,構建文旅消費新態勢。
文旅消費市場活躍的背后,文旅產業也在不斷加快發展。2024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三秦四季”文旅品牌,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會展經濟,打造商旅名街15條,文旅重點產業鏈年綜合收入達到8500億元。
富縣秦直道景色(央廣網發 富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前,陜西正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旅游產業體系。“大文旅”“大熱度”讓陜西對文旅未來充滿信心。去年12月底出臺的《陜西省關于加快文旅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到,到2026年,力爭全省文化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萬億元、旅游人數超過9億人次。
擔起來 打造活力迸發的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2000多年前,滿載貨物的駝隊踏上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啟中國與亞非歐國家貿易往來的先河。而今,一列列疾馳的“鋼鐵駝隊”——中歐班列,將開放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動力,不斷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
在西安國際港站,一排排集裝箱疊放整齊(央廣網發 滕秦溥 攝)
一排排集裝箱疊放整齊,大型龍門吊巨臂揮舞,集裝箱卡車往來穿梭……走進西安國際港站,貨物運輸繁忙而有序。近日,隨著最后一個集裝箱吊裝至中歐班列上,中哈雙方合作共建的中歐班列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投入運營。滿載日用百貨、機械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等商品的中歐班列,一路向西,經哈薩克斯坦、跨越里海,最終抵達阿塞拜疆巴庫。
截至3月6日,中歐(亞)班列(西安)今年已累計開行752列,較去年同期增開149列,增幅24.7%,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能。
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擔當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大使命。雖然不靠海、不沿江、不沿邊,但陜西開放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溝通交流、開展合作,實現“雙向奔赴”。
“2024年,我們將促進中歐班列(開行量)快速增長,保持中歐班列(西安)核心指標,繼續完善我們的現代物流體系,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班列和公鐵聯運班列,服務于縣域經濟和開放經濟。”西安浐灞國際港港口管理局局長馬理說。
如果說“一帶一路”倡議為陜西的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那么自貿試驗區建設則為陜西的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翅膀。
第七屆絲博會上,一場中亞云品展銷活動直播正在進行(央廣網記者 陳鏘 攝)
在陜西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異軍突起”,跨國夫婦元朝輝和阿妮塔享受到了政策紅利,自2015年創辦跨境電商企業以來,他們的業務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我們創辦的跨境電商業務已覆蓋俄羅斯和中亞多國。”阿妮塔說。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陜西自貿試驗區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掛牌成立6年多來,累計已形成近800項創新案例,36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106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研究智庫專家楊凌表示,圍繞著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陜西自貿試驗區持續推進全鏈創新、全面改革、全域開放,探索總結了“鐵路提單融資”“全程統一運單”等一批改革創新經驗,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跨境電商實現“異軍突起”。其中,陜西首創的鐵路運輸艙單歸并新模式,節約企業報關成本達90%以上,相關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當前,陜西自貿試驗區還持續著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全方位升級,不斷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活力迸發的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陜西自貿試驗區經開功能區(央廣網發 西安經開區管委會供圖)
2024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推動外貿增量提質,開展“陜耀全球”百團千企拓市場抓訂單活動,開拓RCEP區域等新興市場,凈增有業績的外貿企業500家,進出口總值增長8%。
“當前,陜西多元化開拓市場,赴中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各類貿易促進活動,實現中亞五國通航全覆蓋,對中亞出口增長221.9%,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增速,十分矚目。”楊凌說,從這方面也可以預判,2024年陜西的對外開放還會取得非常亮眼的發展成績。
風起勢正勁,潮頭滿目新。錨定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目標,如今的陜西正緊扣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奮進實干之姿,努力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