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命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
《2023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2212.75億元,同比增長5.1%。
如何出實招求實效,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4月17日,省政協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助力金融服務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委員們緊扣主題開麥發言,并同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互動交流,在對話中碰撞觀點、凝聚共識。記者發現,與會人員“咖位”重磅、資歷深厚,也讓這場會議干貨滿滿、含“金”量十足。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是經濟新動能的源頭。
圍繞推動陜西加快科技金融發展,省政協常委,國開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吳元作認為,科技價值更多體現在未來,預期價值是其前進的動力,而傳統融資評估更注重歷史經營成果,風險可控是主要考量因素。“這需要通過政策性資金引導、建立風險補償措施等手段,彌合科技信用與金融信用之間的‘峽谷’。”
他建議,針對科技企業經營特點,創新開發貸款期限長、抵(質)押方式靈活、還本付息方式靈活的信貸產品,逐步擴大科技貸款在銀行資產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政策性資金引領作用,進一步創新財政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方式,建立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基金,避免碎片化補貼。用好政策性銀行金融工具,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開發銀行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專項貸款、先進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貸款、人民銀行科技創新再貸款等。此外,在推進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雙中心”建設過程中,積極向國家監管部門匯報溝通,爭取差異化金融扶持政策,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萍计髽I傳統渠道融資困難該從何處破題?
“商業銀行的傳統融資模式,難以有效匹配科技企業與生俱來的‘三高一輕’特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省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牛喜軍建議,從金融機構來看,要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創新科技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深入研究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金融需求特點,優化完善內部政策機制流程,在資源保障、審批權限、產品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從政府層面來看,需進一步優化科技企業政策性擔保、貼息、獎補等機制,建立科技企業咨詢專家庫和行業研究成果庫,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對接科技企業金融需求。同時,還應優化金融機構科技企業貸款利率獎補機制,將獎補范圍擴大到全部科技企業,鼓勵金融機構擴大科技企業貸款規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商業銀行可持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但目前面臨資本缺口大、利潤負增長、息差水平下降的挑戰。”省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朱斌晨說,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金融機構普遍共識。但金融機構與科創企業之間尚存“壁壘”,科創企業“看不透”“讀不懂”“尚未盈利”“錢景”不明等問題依然存在,阻礙了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
他建議,進一步匯集散落于政府各部門的科技創新資源數據,通過綜合考量區域、企業、人才、項目等要素,打造具有陜西特色、適用各家商業銀行的科創評價“新標尺”,引更多金融“活水”潤澤科創企業。
2023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7800億元,貸款保持兩位數增長,重點領域資金保障有力,為全省經濟回升向好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金融力量。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長安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全明認為,當前,要加強“補鈣”和“強骨”,進一步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支持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將金融數字化建設納入數字政府建設范圍,推動地方政府、市政服務單位和行業服務部門向金融機構有序、有償、安全地提供市場主體相關數據,提高金融產品設計的適配性、金融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同時,完善“四鏈融合”機制,強化科技、產業、資金和人才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支持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發展。
“融資性保證險是指保險公司為借貸、融資租賃等融資合同的履約信用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業務,其作用類似于擔保。但目前各銀行由于對融資性保證險認識不足,且出于合作習慣,大多數與擔保機構合作,造成陜西保險機構參與科技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比例較低。”省政協委員,中國人保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桂文東說,不同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屬于盈利性商業性金融機構,經營效益是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由于融資性保證險業務特殊,不同于傳統保險的大數法則,而是遵循銀行信貸業務邏輯,加之人員專業能力與銀行有差距,經營風險較大,進一步造成多數保險公司對該險種經營動力不足。
他建議,參考借鑒沿海地區經驗做法,政府在出臺激勵措施時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共同考慮,將參與科技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保險機構納入政府獎補范圍,積極發揮保險融資增信功能。
今年以來,多地提及將國企改革與平臺壓降相結合。近期,陜西完成2024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專項審計試點,重點審查推動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和轉型發展政策落實情況。
“城投平臺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推動區域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的主要抓手,在促進區域發展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也面臨債務風險不斷積累的問題。”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陜西絲路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長谷孟賓指出,目前,城投核心業務普遍市場飽和,化債增量資源匱乏,債務期限結構錯配。
針對城投平臺負債短期化、融資成本趨高、存量債務周轉困難、化債依靠本區域支持等特點,谷孟賓建議,在整體統籌上,發揮政府引領協調作用;在局部管理上,強化市場協作配合;在長遠發展上;做優做強城投平臺。“具體來說,就是要推進分類管理,加速城投平臺公司向專業化、市場化、盈利化轉型。此外,通過兼并重組、產權轉讓等方式加強存量資產的優化整合,增強平臺自身‘造血’能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