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于2024年1月31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在編制過程中,著力做到四個堅持,是陜西第一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是陜西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陜西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實踐成果。”5月2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天雄解讀《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并回答記者提問。
劉天雄說,《規劃》內容主要包括6個方面,其中,明確了堅持底線思維、安全發展,節約集約、高效發展,統籌協調、融合發展,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品質發展的規劃編制基本原則;明確了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引領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家(西部)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綜合能源基地、中華文明和中國革命精神標識地的戰略定位。
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優化,農業空間特色現代、多彩多姿,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穩固,城鎮空間魅力和諧、宜居宜業,文化空間特色鮮明、絢麗璀璨,基礎設施安全順暢、智慧共享,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立足資源本底,統籌國土資源開發和保護,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細化主體功能分區。全省劃定耕地保護面積4327.56萬畝,其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379.43萬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89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明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不低于40%,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
“三區三線”基本框定了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底線和邊界,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是構建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支撐。
《規劃》提出構建“一群兩屏三軸四區五帶”的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四區三帶多遠多園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兩屏一帶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一群一圈四級六城多鎮”的城鎮發展格局,“一河一脈、三區四帶、兩核七片、多點多線”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總體格局,實現陜西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優化。
一群:即關中平原城市群。兩屏:即秦巴山地生態屏障和黃土高原生態屏障。三軸:即包茂高速沿線發展軸、陜北長城沿線發展軸、陜南十天高速和漢江沿線發展軸。四區:即陜北長城沿線旱作區、黃土高原旱作區、關中灌區和漢江河谷盆地四大糧食生產功能區。五帶:即陜北能源化工產業帶、黃土高原果畜產業帶、關中現代農業產業帶、隴海鐵路沿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陜南綠色循環產業帶。
劉天雄表示,《規劃》強化空間分類管理,要求建設特色現代的農業空間,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和農村居民點布局,構建“四區三帶多園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同時,構筑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筑牢秦巴山地和陜北黃土高原生態屏障,推進關中平原生態安全帶建設,完善河流綠色生態廊道,構建“兩屏一帶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此外,打造魅力和諧的城鎮空間,保護底蘊深厚的文化空間,守護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構建“一河一脈、三區四帶、兩核七片、多點多線”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總體格局。
《規劃》積極貫徹共建“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戰略部署,充分銜接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對接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規劃》中包含文本、說明、圖集、數據庫、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等規劃成果。”劉天雄表示,《規劃》構建了要素支撐體系,實施自然資源利用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高效利用建設用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草地、濕地、水資源和礦產等自然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同時,劃分生態修復分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和礦山治理,建設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實習記者 李濟樸 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