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凡銆
在漢江乘船夜游、在關山牧場欣賞特色演出、在石泉老街感受歷史文化魅力、在“人生”影視城進行互動體驗……相比于“人從眾”的熱門城市、著名景點,當下更多人開始將目光鎖定一些小城,催生縣域文旅日漸火爆出圈。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四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是縣域旅游市場增長明顯。
如何讓“縣域文旅熱”成為旅游新常態?5月20日至21日,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立 提升文旅產業發展質效”議題,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在西安市鄠邑區、周至縣開展調研。
提升農文旅發展活力
層層稻浪隨風涌動,陣陣稻香沁人心脾……西安市鄠邑區玉蟬街道曲抱村地處秦嶺北麓,依山傍水,景色秀麗。調研組在田園風情中體驗農耕文化,探尋農文旅的發展“密碼”。
只見稻田四周擺放著幾頂帳篷、若干露營椅,時不時飄出幾縷炊煙,游客們三兩聚集,或拍照留念,或觀賞水稻,玩得不亦樂乎。
“原先這里是一片荒草地,通過土地流轉,被打造成一片集稻漁共養、荷花種植、農村旅游等為一體的網紅打卡地。”曲水稻香農文旅田園綜合體負責人馬伶俐說,曲抱村通過把稻漁綜合種養與旅游業態相結合,將荒地變成水田,在帶動村民和村集體增收致富的同時,助推農文旅深度融合。
“這里既能露營又能賞景,可以體驗到最本真的田園生活,是都市田園樣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婦聯副主席孫維認為,鄠邑區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厚,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上有天然優勢和廣闊前景。
孫維建議,要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積極利用本土資源,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優化鄉村旅游產品供給,大力發展休閑采摘、精品民宿、農事體驗,推進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文旅發展活力。
以科技賦能文旅融合
秦嶺國家植物園是集物種保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園藝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植物園。初夏時節,園區內樹木蔥蘢、綠蔭環繞,各類花卉點綴其間,優美景色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只需用手掌勻速慢推滑軌屏,便可自動顯示玻璃下方對應真菌的介紹視頻,再用手指輕觸屏幕中的植物名稱,植物的生長過程便展現在眼前。在秦嶺國家植物園科普館,調研組實地體驗了多媒體互動展項,了解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情況。
“科普館分為大美秦嶺、自然王國、秦嶺印象等14個模塊,運用現代多媒體、VR技術,為游客帶來大秦嶺全新的視覺、聽覺、觸覺體驗。”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公司營銷策劃部副經理白夏說。
“科技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讓文旅消費展現出新的魅力,為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省政協委員、陜西正念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娜認為,只有努力將技術創新與文旅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期待新要求。
崔娜建議,應著眼新需求,以文旅新需求引導科技新供給,強化新技術、新材料在文旅裝備制造中的應用,推進文旅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對傳統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景進行智慧化再造,打造文化和旅游展示、體驗、互動的新空間,讓文旅資源得以多維、立體呈現,不斷提升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質量發展生態旅游
林景觀賞、溯溪漂流、林間漫步……走進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滿山蒼松翠柏,綠意盎然的竹林盡收眼底。調研組通過實地參觀、聽取匯報等方式,深入了解樓觀臺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這里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于一體,具有森林旅游資源優勢、竹林景觀資源優勢、道教文化資源優勢。”省政協委員、陜西強星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說,樓觀臺人文和生態魅力濃厚,但還存在旅游產品內容單一、形式陳舊等問題。
李剛建議,要發揮自然資源優勢,開發旅游系列產品,圍繞“生態文化和道文化”核心品牌,通過對旅游要素的綜合優化,形成完整的旅游產品開發鏈,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體系,以需求為導向,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調研組認為,要突出地域特色,認真梳理、深度挖掘本地旅游資源,找準目標市場,精準定位,借助差異化的資源稟賦,在保護好村莊傳統“肌理”的同時,融入特色文旅元素,開發更多具有體驗感、互動性的旅游新業態,打造深度的游玩體驗,并通過策劃主題活動、創作短視頻等引流,講好“小城故事”,讓縣域旅游出圈添彩。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