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東梁(資料照片) 。通訊員 董宏亮攝
一線調研
全省“三個年”活動開展以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全力推動機構改革精準落地,案件范圍不斷拓展,辦案質效全面提升,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公益司法保護的“陜西方案”日趨成熟。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推動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是對法治賦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探索。牢記“國之大者”,聚力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守護好黃河母親河、助力打好藍天保衛戰,陜西檢察機關正以改革創新、能動履行新增職能,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巍巍秦嶺,九曲黃河,八百里秦川。陜西獨特的自然環境塑造了陜南、關中、陜北三個地貌特征迥異的區域。
2022年,陜西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推進跨行政區劃改革,設立秦嶺北麓、秦嶺南麓、關中平原、陜北高原4個跨行政區劃檢察院,由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以下簡稱“陜西鐵檢分院”)作為上一級檢察機關,形成“兩級五院”跨行政區劃檢察組織體系,全方位、全地域強化秦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兩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進展怎么樣?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成效如何?有哪些經驗和啟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調查采訪。
公益司法保護的“陜西方案”
5月的秦嶺,樹木蔥蘢蓊郁,山谷中瀑布飛濺、溪流潺潺。
“這里是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河流全段實行全年禁漁。”5月20日10時許,在藍田縣輞川鎮河口村,陜西省秦嶺北麓地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賈亞莉指著灞河支流輞川河告訴記者,過去經常有人在這里釣魚、電魚。自從辦理了李某甲等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生物多樣性保護案后,輞川河非法捕魚現象得到遏制,水域生物資源種群和數量逐漸增加。
2022年底,李某甲等三人在輞川鎮河口村村委會旁邊的橋下河道處用通電的漁網電魚時,被藍田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現場查獲漁獲物15.4公斤。經認定,三人實施電魚所用的工具屬禁用漁具,電魚地點輞川河是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年禁漁。
賈亞莉介紹,今年初,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將該案的公開宣判放在了案發地,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處三人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至拘役四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賠償非法捕撈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3萬余元。
宣判當天,檢察機關聯合當地公安局、司法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現場舉行法治宣傳活動,引導當地群眾樹立正確生態文明觀,震懾涉水生生物資源犯罪,從源頭預防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此外,檢察機關聯合西安市水務局在浐灞水域增殖放流魚苗52萬余尾,增加西安市水域生物資源種群和數量。
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中,檢察機關以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對生態資源的保護和修復。“法律監督+生態修復+社會治理”的工作模式,作為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公益司法保護的“陜西方案”,日趨成熟。
今年2月,省委改革辦印發《關于2023年度全省改革優秀案例的通報》,表揚10個改革創新示范案例、40個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深入推進跨區劃改革構建生態環境檢察新格局”案例被評為改革創新示范案例。
構建區域協同履職新格局
“發揮‘跨’和‘專’優勢,跨區劃檢察院集中管轄與區劃檢察院地域管轄相輔相成、一體履職的法律監督體系有序運轉,雙向移交線索195件,協同辦案97件……”1月27日,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期間,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取得的成效受到與會人員的關注。
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協同屬地檢察機關查明案件事實,通過訴前磋商程序及時聽取行政機關意見,督促行政機關積極主動履行監管職責,推動地方政府進行行業系統治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在辦理生態環境案件過程中注重協商的同時,致力于做好“后半篇文章”。
“現場傳回來的照片顯示,該磚瓦企業已經拆除了廠房和設備。你看原來那個大煙囪不見了。”5月20日下午,在陜西省關中平原地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關中平原檢察院”)三樓會議室,該院公益訴訟團隊負責人原曉鳴指著大屏幕上的照片說。
2023年6月,網友反映西安市臨潼區某磚瓦企業違規生產實心黏土磚、無證排放大氣污染物。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檢察指揮中心獲取該線索后,交由關中平原檢察院辦理。經現場勘查、走訪涉案企業等初步調查后,該院決定立案。
在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檢察院的協助下,關中平原檢察院走訪了當地生態環境、資源規劃、市場監管部門和屬地街道辦,調取了涉案企業的排污許可、工商登記、采礦許可等資料,查明了案件事實:涉案企業在排污許可證到期后,仍然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造成大氣污染。
為提升監督質效,關中平原檢察院于2023年7月6日就涉案企業無證排污破壞生態環境以及行政機關的監管履職情況等事實,與臨潼區生態環境部門、屬地街道辦等行政機關進行座談磋商,形成一致意見:生態環境部門對該磚瓦企業廠區及生產設備進行查封,對該企業無證排放污染物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并全面整治轄區內磚瓦窯企業。目前,臨潼區磚瓦窯企業已全部完成關停退出工作。
兩年來,“兩級五院”找準監督著力點,通過辦理具有開創性、示范性、引領性和典型性的案件,發揮跨區劃檢察機關對區劃檢察機關的“撬動”作用,有效破解跨區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監管難的問題,推動區域、流域協同治理,為秦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關中平原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凝聚守護綠水青山的強大力量
“要加強社會各界參與檢察司法的交流協作,匯聚更多社會力量和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一起提升跨行政區劃檢察法律監督質量。”2月2日,在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公共關系中心揭牌儀式上,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西安鐵路運輸分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勇表示。3天后,他在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檢察長會議上再次對公益訴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底,陜西省秦嶺南麓地區人民檢察院針對審查起訴的一起涉及耕地保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圍繞行政機關是否履職到位,邀請志愿者、人大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公開聽證會。經評議,棄渣場復墾工作已完成,檢察機關公益保護目的已實現。該院遂作出撤訴決定。
針對銅川、渭南兩地之間“插花地”某非法砂石廠造成揚塵污染的問題,陜西省陜北高原地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啟動公益訴訟程序,召開聽證會。除生態環境局代表外,該院還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益心為公”志愿者參加,邀請民政部門負責行政區劃工作的人員列席。會上達成兩地生態環境局成立聯合執法組、兩地民政部門協助厘清行政劃分、多部門聯手治理揚塵污染的共識。
在辦理社會關注度高的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除行政磋商外,組織公開聽證,充分凝聚代表委員、專家學者、人民監督員和志愿者等社會各界的智慧與力量,已成為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履職的新常態。
既要依法監督,又要協調配合,“雙贏多贏共贏”是陜西鐵檢分院長期堅持的司法理念。記者了解到,陜西鐵檢分院指導四個基層院立足實際,與環保、城管、水利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在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加強協作配合。
以最高檢“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為基礎,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推動健全“1+N”社會支持體系,通過在陜西交通廣播推出“跨越山河”公益普法欄目等宣傳活動,不斷壯大檢察公益保護的“導師團”“朋友圈”“粉絲群”,構建起“多方參與、共治共享”的公益訴訟保護新模式。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益心為公”骨干志愿者隊伍名錄。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2名志愿者——西安市益友志愿者服務中心理事長侯衛星、安康市綠色秦巴環保公益服務中心主任李鵬博入選。其中,侯衛星通過“隨手拍”等渠道向檢察機關提供了3條案件線索。檢察機關根據其中1條線索辦理的督促整治非法穿越秦嶺核心保護區行政公益訴訟案被最高檢五大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評為優秀案件。(記者 張英 通訊員 張碧秀)
記者手記 |為了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
兩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精準落地,辦理了一批具有開創性、示范性、引領性的典型案件,案件范圍不斷拓展,辦案質效全面提升,公益司法保護的“陜西方案”日趨成熟。
打造碧水藍天,需要“檢察藍”的“護航”。實踐中,陜西檢察機關堅持“訴前實現公益保護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理念,發揮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集中管轄與區劃檢察機關屬地管轄一體履職的機制優勢,通過訴前磋商、公開聽證、訴前檢察建議等非訴方式,督促協同行政機關開展前端治理,推動絕大多數案件在訴前環節得到解決。
推動跨行政區劃檢察改革是對法治賦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探索。充分發揮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監督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守牢生態“紅線”和環保“高壓線”,推動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實現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才能讓綠水青山得到更有效保護。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文明水平越高,越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體系,織密法治之網,著力打造綠色空間、發展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三秦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張英)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