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走近科學家 探尋科學家精神寶藏——我省著力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

2024-06-25 07:56:54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近年來,省科協(xié)以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為抓手,挖掘精神價值,積極推動科學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

  “寬禁帶半導體器件具有高頻、高效、耐高溫、抗輻射等特點。我們的氮化鎵射頻器件和碳化硅電力電子器件產品已實現(xiàn)規(guī)?;慨a,廣泛應用于5G通信基站、電動汽車充電樁、光伏產業(yè)。”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梁佳博介紹。

  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國家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唯一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選全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芯片是國之重器。國家對半導體人才需求非常急迫。我們希望通過基地建設做好科研工作,吸引年輕人從事芯片研發(fā)工作,為國家相關領域解決實際問題。”梁佳博說。

  近年來,省科協(xié)以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為抓手,通過推出一組弘揚科學家精神劇目、創(chuàng)建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組建一支科學家精神宣講隊伍、出版一套科學家精神叢書、拍攝一系列院士專題片,挖掘精神價值,積極推動科學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6月12日至13日,陜西日報社“助力高質量發(fā)展看科協(xié)”全媒體行動調研采訪團走進多家基地,觀看優(yōu)秀劇目,了解科學家成長歷程,探尋科學家精神寶藏。

  探訪教育基地

  感受科學家矢志報國的情懷

  68年前的夏天,交通大學師生員工手持印有“向科學進軍 建設大西北”字樣的粉色車證,乘專列從上海遷往西安。68年后的夏天,陜西日報社“助力高質量發(fā)展看科協(xié)”全媒體行動調研采訪團走進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追溯那段難忘的歷史,感受西遷精神的偉大力量。

  博物館里,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再現(xiàn)了西遷時期的真實場景:1955年5月,交通大學校長彭康率資深教授踏勘西安新校址;遷校前,2500名工人夜以繼日,1年時間完成11萬平方米新校的建設;1956年9月,首次開學典禮在西安舉行,學校沒有因遷校晚開一天學、少開一門課……

  歲月變遷,當年的壯志青年如今已是耄耋老者,但不變的是胸懷大局、努力奮斗的情懷。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高端裝備研究院、理化研究院等入駐其中。西遷精神在創(chuàng)新港得到延續(xù)。

  “新征程上,西安交通大學牢固樹立聽黨指揮跟黨走的理想信念,以西遷博物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為載體,系統(tǒng)挖掘西遷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內涵,激勵各類人才把科技成果應用于國家現(xiàn)代化事業(yè),與黨和國家的發(fā)展同向同行。”交大西遷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楊凌說。

  同時,交大西遷博物館構建了“1+4+N”科學家精神宣講矩陣,已向社會公眾及青年學子75萬余人次講述西遷人矢志報國的感人故事。“每次講述錢學森、鐘兆琳、張鴻、陳大燮等科學家前輩的事跡,我都深感震撼。作為新一代交大人,我有責任將西遷故事、科學家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在青少年心里種下科技報國的種子。”交大西遷博物館宣講員王雅舒說。

  心系這片熱土的,還有兵工功臣吳運鐸。走進吳運鐸紀念館,一張泛黃的報紙引人駐足。這是1951年10月5日的《人民日報》,上面刊發(fā)了一篇通訊《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介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兵工功臣吳運鐸》。

  講解員講述,吳運鐸3次身負重傷,左眼被炸瞎,左手4根手指被炸斷,右腿被炸殘,戰(zhàn)爭年代仍堅持修理、研制武器彈藥,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1953年,吳運鐸撰寫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感動了無數(shù)人……

  聆聽一樁樁英雄事跡,觀看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參觀者無不為吳運鐸的崇高信仰、矢志不渝所震撼。

  “為更好宣傳和弘揚吳運鐸事跡與科學家精神,我們和大連話劇院共同推出大型話劇《把一切獻給黨》;組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科技帶頭人、青年科技帶頭人等組成的科學家講師團進行宣講,營造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企業(yè)文化主管陳希說。

  創(chuàng)作優(yōu)秀劇目

  讓科學家精神代代傳承

  “中華民族的兒女,誰愿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在話劇《畢德顯》演出中,飾演畢德顯的學生聲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演說直擊觀眾心靈,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6月12日,采訪團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觀看陜西省弘揚科學家精神舞臺劇展演活動特等獎劇目《畢德顯》。

  在異國求學期間,面對利誘脅迫,畢德顯信念堅定,毅然回國;回國后,他不斷突破科技封鎖,嘔心瀝血建設我國通信事業(yè),為雷達及通信工程技術領域培養(yǎng)人才……一幕幕感人的情節(jié),彰顯了我國“雷達之父”畢德顯科技報國、至死不渝的高尚品格。

  在談到創(chuàng)作初衷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團委書記韓旭表示:“這部話劇講述了畢德顯先生科技報國的一生,是老一輩西電人勇?lián)鷷r代重任、為國奉獻的縮影。希望通過這部話劇,讓更多學生了解畢德顯先生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激勵大家樹立遠大理想,在科技前沿建功立業(yè)。”

  “參演話劇《畢德顯》讓我走近畢老先生的一生,他高尚的品格深深感染著我。尤其是尾幕大家齊聲高呼‘我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德顯班學生’,就像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振奮人心,激勵我們?yōu)榭萍际聵I(yè)貢獻力量。”飾演畢德顯的學生田博睿告訴記者。

  推出一組弘揚科學家精神劇目,是我省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的重要內容。省科協(xié)先后推薦的《向西而歌》《尋找?guī)煵w》等劇目入選中國科協(xié)“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并在全國展演50余場;指導多所高校完成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大國之藍》《雕蟲滄?!返葎∧抗?。其中,《大國之藍》以西北工業(yè)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故事為素材,生動講述了科技工作者潛心科研、矢志報國的故事,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宣傳院士事跡

  樹立科技自立自強志向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qū)西南一隅,毗鄰“觀天巨眼”的50米口徑模型,一處大型實驗裝置拔地而起。在它的頂端,“逐日工程”4個朱紅大字赫然奪目。這是繼為“中國天眼”(FAST)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后,段寶巖院士團隊針對全球能源危機前瞻布局的又一項重要工程。

  段寶巖院士的科研故事已收錄在“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專題片和《“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圖書中,他“追星逐日”、勇攀高峰的事跡被更多人熟知。

  當前,在陜兩院院士共有74人,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陜西高質量發(fā)展、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和寶貴財富。為積極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生態(tài)建設,省科協(xié)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通過出版《“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圖書、拍攝“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專題片,打造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堅強陣地。目前,“陜”耀系列已推出兩季16位院士,出版圖書兩輯,專題片在陜西電視臺播出。

  “聆聽院士們的故事后,我內心觸動很大。他們性格堅韌,專注于科研事業(yè),始終把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自己的使命。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參與《“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兩輯創(chuàng)作的作家兼圖書編輯劉芳芳說。

  為了讓科學家精神走進群眾生活,我省組建以樊代明院士為團長、由陜西省各個領域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及行業(yè)精英組成的陜西省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用鮮活的故事展示弘揚科學家精神。

  “每次我宣講《洛川黃土的秘密》,講述劉東生院士扎根黃土數(shù)十年、推翻國外‘四次冰期’經典理論的故事時,孩子們都聽得很投入。”省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陜西黃土高原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博士郭湘宇說,“我們不僅講故事,還講解其中的科學原理,鼓勵青少年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讓科學夢想接力傳承,為我國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蓄人才力量。”

  把握時代脈搏,久久為功打造,我省弘揚科學家精神“五個一”工程碩果累累:“陜”耀光芒在陜院士宣傳品榮獲2023年中國科協(xié)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優(yōu)秀作品獎、《“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第二輯)》獲2024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支持;7個劇目入選中國科協(xié)“科學家故事舞臺劇推廣行動”首批名單,數(shù)量居全國首位;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數(shù)量居全國第三。這些成果將為我省厚植科學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沃土,助力科技強國建設。(記者 肖倩)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科學家 精神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