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尚善學苑書房寫作業的學生 實習記者 馮倩楠 攝
仲夏時節,午間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在西安市新城區北新街36號,一間書房門外的走廊已被學生“占領”,一座難求。
進入書房,陣陣清涼撲面而來,空氣中還彌漫著咖啡、書本的清香。學生們三三兩兩一組,或伏案學習,或趴桌休息,屋內不時還能聽到紙張翻動或低聲細語之聲。
這里便是尚善學苑書房。書房因附近有三所小學和兩所中學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學生。作為一間城市書房,尚善學苑書房由街辦主導、社會力量運營,采用自動化設備,成為集書店、咖啡店、自習室和活動課堂于一體的獨特場所,是周邊社區居民、學生獲取知識、“文化納涼”的好去處。
閱讀與放松兼備
進門、放書包、找書、坐下閱讀,王思語像進自己家一樣,熟練地在2分鐘內完成了這一系列動作。
王思語是一名五年級學生,是尚善學苑書房的常客。僅大半天時間,王思語便和同學一起來了兩回。
“這里氛圍好,寫作業有問題還能及時和同學討論,效率比在家里高,媽媽也愿意讓我來這里。”王思語說,書房不只是個看書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坐下和同學一起寫作業、休閑的地方。
尚善學苑書房面積不算大,由四間小房間“拼接”而成,總面積約100平方米。書房內除實體書籍外,還配置有24小時自助圖書館、自助借還設備、電子閱讀器、老年聽書機、VR等智能化設備。在書房門外的走廊上,還設有一排桌椅,專門供人休息。
鄔小蘭住在這附近,也是書房的熟客。“起初就是接孫子,只小坐一會。”鄔小蘭說,自己原本看書少、追劇多,“來50次有40次都是陪孫子或等孫子,但不知道哪次,心血來潮翻了翻書架,居然真的開始看起書了。”開始看書后,鄔小蘭有時會特意早來一會,享受自己一個人的“充電”時光。
“針對‘一老一小’的特點,我們擺放的書籍咨詢過周邊學校和老師的意見,比較有可讀性。”西一路街道工作人員蘭天說。
書房靠右手的里間,空間窄,只有10平方米左右,幾位大叔正坐在沙發卡座里閑聊。“不光看書,有時在走廊下下棋,或者在這兒聊聊天。”社區居民吳濤說,這里商業氣息弱、生活氣息重,是能與朋友放松心情的地方。
此處無聲勝有聲
與其他書店的氛圍不同,即便是人流高峰期,尚善學苑書房內的飲品點單處也一直安靜如常。
飲品點單臺上,一則溫馨提示正對顧客擺放,提醒顧客這里的店員大多為聽障人士。墻壁一側還貼心地畫著大幅手語注釋圖,包含果汁、咖啡、蛋糕、問價等簡單的手語姿勢,方便顧客和店員簡單交流。
這家“靜默咖啡”鑲嵌在書房內,為讀者提供水飲服務,是由西一路街道聯合區殘聯打造的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除運營人員曹儀婭外,店員均為聽障人士。
2020年9月,靜默咖啡開張。幾年過去了,常客們早能默契地“看圖學話”,因此不管人多人少,點單的過程總是井然有序。
臨近午休結束,學生們返回校內,店里空了一大半。
曹儀婭和店員們一起拿出瓶瓶罐罐,嘗試調制夏日新飲品。點單處偶有客人路過,曹儀婭便拿出一小杯飲品,輕聲招呼客人品鑒。
“飲品、面包、餅干都是我們自己制作的。”曹儀婭說,把店員吸納進來后,會有咖啡師進行教學,店員也會利用店里的設備、材料自己練習調制咖啡和其他飲品。
從書房的榮譽擺放處可以看到,有店員曾獲得世界咖啡師大賽中國區選拔賽西安分賽區優秀選手的榮譽。“一些聽障人士在這兒掌握了手藝,‘畢業’后還被聘去常規咖啡店工作。”曹儀婭說。
“所以,比起同情,更希望客人是因為我們的咖啡手藝才來點單的,畢竟我們也是專業的。”曹儀婭說。
小空間里的“大”樂趣
“我希望我們小組是幸福、快樂的。”
“我希望自己得到自信和好多朋友。”
……
在書房隔壁兒童之家的墻上,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和便利貼“心聲”被張貼其上。
以書房為空間載體,西一路街道打造尚善學苑品牌,通過開展各類活動,滿足“一老一小”的精神需求。其中,“尚善學苑社區兒童保護和發展項目”提供美術、手工、書法、機器人等素質拓展課程,以及戶外探索、心理健康等兒童社工小組活動。截至現在,已完成超1500課時的相關活動,累計超8000名兒童受益。
蘭天向記者介紹了最新一周尚善學苑的課程表,包含書畫、合唱、形體、編繩與剪紙等各類活動,從周一到周末安排得滿滿當當。
“孩子想學吉他,能不能找個老師?”有家長提出需求,學苑便引入了社區附近的吉他工作室,放學后為學生們教吉他。“社區有個阿姨,家里有孩子不用的吉他,她自己帶著吉他來,學習熱情可高呢。”蘭天說。
除了精神需求,書房還提供熱水、熱飯、借傘等服務,從細微處讓群眾感受到溫暖。“既能閱讀,又做到了文化惠民,希望這種小而美的文化空間更多一點。”鄔小蘭說。(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