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閆智 實習記者 馮倩楠
6月28日,在西安工作的常先生向記者反映,他通過某外賣平臺在一家餐飲店選購了一份蓋澆飯,商家標注該商品重量為1000克,等到外賣送達后發現商品重量明顯不足,經復稱后實際重量僅800余克。
常先生表示,自己下單時,往往根據商家標注的餐品信息來選擇,然而當外賣送到手中時,有時卻發現實際分量與標注分量相差甚遠。
7月1日,記者在某外賣平臺購買了西安市雁塔區某“絕味鴨脖”的數份鴨腸、藕片、鴨脖,到貨后經記者復稱,發現確實存在重量不足的現象。此外,記者在平臺某連鎖快餐店也發現了餐品重量不足的問題。
“我沒有專門稱過外賣,但有的明顯感到比在店里買的量要少。”家住西安市南稍門附近的朱方圓說,自己經常買炸薯條、炸年糕吃,現場買的能裝滿滿一桶,而外賣的分量則少了三分之一。
朱方圓發現,在吃過堂食的店點外賣,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價格和店里一樣,分量會變少;另一種是分量差不多,但價格會比店里貴一點。以她家附近的一家泡饃店為例,同一款泡饃,堂食售價22元,而點外賣除去餐盒和配送費用,需要花費26元。
7月初,西安市民王瑩瑩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她曾通過某外賣平臺購買了一份標注為200克的海帶絲,在與其他外賣平臺購買的同等重量的腐竹進行對比后,發現海帶絲的實際分量似乎較輕。
為保留證據,王瑩瑩截取了商品克重頁面的圖片,并拍視頻錄制了收到的外賣,隨后將這些信息發送給平臺客服。經過多次溝通與協商,最終商家為王瑩瑩退款,該平臺發放了10元的無門檻紅包作為賠償。
“這次‘較真’并不是為了賠付,而是希望商家和平臺能夠正視消費者的權益,并對此類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王瑩瑩說。
在采訪中,也有商家表示,為吸引顧客,會打出“價格優惠”的招牌,然而這種優惠的背后往往是以犧牲食材的分量或品質為代價的。
記者在瀏覽各大外賣平臺后還發現,部分商家在商品介紹中并沒有標明餐品重量、按量出餐等信息,消費者更難以察覺商品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
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中明確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記者向某外賣平臺客服詢問時,客服回復:若遇到商品重量不足的情況,消費者可在線上申請退款,如商家30分鐘內未審核處理,系統會自動同意退款。此外,根據消費者反映的不同情況,平臺會對商家作出商品下架、停業或績效扣除等處罰。
至于部分商家對出售的商品未明確標注重量的做法,平臺則回復,由于餐品品類較多,只有水果和部分方便稱重的餐品才會要求按克重出餐,其他餐品無法強制要求商家按克重出餐。
為此,記者采訪了陜西鵬鯤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萍霞。趙萍霞表示:“消費者的下單動作是付款行為,商家則有收款行為,雙方就形成了合同買賣的關系,平臺有連帶監督的責任。外賣缺斤少兩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知情權。”
趙萍霞建議,當消費者遇到外賣缺斤少兩問題時,可以先與商家協商退款或補足外賣數量,如遇商家推諉或者態度惡劣,可以交由平臺跟蹤處理;如果平臺存在推卸責任的情況,則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通過法律手段提起訴訟或者仲裁。
外賣缺斤少兩是否構成欺詐行為?趙萍霞認為,如果商家存在故意誤導消費者導致缺斤少兩的情況,比如使用作弊計量器具,則構成欺詐行為,處罰力度較大。
省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為進一步強化網絡市場信用約束,積極開展“互聯網+智慧監管”平臺建設,鼓勵第三方平臺參與“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實現消費者透明消費、放心消費、安全消費。此外,還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商家加強行業自律;督促網絡餐飲平臺在商戶頁面增加監管部門投訴電話,暢通投訴維權渠道;進一步健全完善外賣食品投訴處理機制,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及時響應社會關切。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