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通過中醫“對癥開茶”
最近,上海一家新開張的冰淇淋店憑借中藥草本口味的產品走紅,每天有數百人排隊購買,日銷量超千份。“中藥冰淇淋一份賣到38元”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
其實,“中藥+”已帶火不少產品,烏梅湯、養發飲、中藥奶茶咖啡等各類“新中式”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手中的“冰美式”換成了“新中式”。近年來,從各大中醫醫院到傳統老字號藥企,再到新生企業,都紛紛瞄準“脆皮青年”追求的“朋克養生之道”,入局中醫藥養生產品賽道。年輕人為何愛上了中醫藥養生?
記者探訪:中藥茶飲店吸引很多年輕人打卡
去年大批年輕人去中藥店抓酸梅湯,今年,藥材+茶飲的“新中式”進入大眾視野,打破了“良藥苦口”的偏見。茶飲里是否可以加中藥?中藥茶飲究竟是啥口感?8月14日,記者來到西安市北大街附近的一家中藥茶飲店實地探訪。
剛到茶飲店,記者便看到旁邊緊挨著一家中醫館。走進茶飲店,能聞到濃郁的中藥味。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店里正在熬制茶飲的茶底,用的都是隔壁中醫館的藥材。“茶底是每天新鮮熬制出來的純中藥。”工作人員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茶飲店和中醫館都是西安怡康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的產業,這是公司借助中醫館的優勢,通過“免費把脈,下單茶飲”的形式“對癥開茶”,從而推出的茶飲養生新模式。怡康中藥部經理王佐仁介紹,店內飲品都是由中醫館中醫調配的,能夠確保適合大眾飲用。“創店初衷是想宣傳中藥文化,讓大家更了解中藥,目前來看效果不錯,自今年6月開業以來,店內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打卡,目前正在籌備其他門店。”
潤澤肺海茶、明眸熬夜露、輕盈薏伏茶、固元五谷茶、清心冰梅湯……店內售賣多款飲品,據介紹,這些都是根據年輕人的特點研發的。比如現在年輕人經常熬夜,就用決明子、牛蒡子、金銀花等熬制清熱明目的熬夜飲品,還有用陳皮、麥冬、胎菊、百合等熬制的滋陰潤肺茶,用薏米、茯苓、梔子熬制的祛濕消腫茶等。此外,根據四時變化茶飲也隨之變化,比如夏季會有用烏梅、山楂、甘草、陳皮等熬制的具有開胃解暑功效的冰梅茶。
中藥是否可以和茶飲組“CP”?王佐仁說,有很多藥食同源的藥材,例如姜、肉桂等,它們做菜時是調味料,但在中藥里則是藥材。“店里用的藥材都來自衛健委發布的藥食同源名單,比如當歸、西洋參、人參、枸杞等,可以加入茶飲中。除了孕婦、哺乳期女性和高血糖等特殊人群,基本都可以飲用,屬于養生茶飲。”王佐仁表示,消費者在購買中藥茶飲前,還可以在旁邊中醫館進行免費把脈,辨別自己體質,然后再購買適合自己體質的中藥茶飲。
“感覺很新鮮,而且喝著覺得很健康,就想嘗試一下。”今年21歲的小田說,自己以前沒聽說過中藥也可以做茶飲,在網上看到了推薦,很好奇,就前來打卡。購買了一杯“熬夜露”并喝了一口后,小田告訴記者:“能明顯喝出中藥味道,但不是中藥湯藥那種苦,能接受,后味是甜的。”
中藥茶飲中藥膳食火起來
“藥食同源”成新生代消費熱門
“主打一個‘朋克養生’,喝茶的過程更有儀式感了。”“誰說我們這屆年輕人不養生?這不就來了嘛。”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記者搜索發現,國內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中藥茶飲店,不少消費者購買后曬出圖片進行分享。
去年,“到中藥館買酸梅湯”的話題一度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搜,隨后這股“中藥味”十足的養生新風尚逐漸在全國范圍內刮起,中藥茶飲成為眾多年輕人社交圈里的“新寵”。今年5月,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布了自主研發的3款“中藥茶飲特色方”,包括酸梅湯、荷葉祛濕茶和安神助眠茶,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西安市中醫醫院以及一些中醫館、中藥店也逐漸推出了養生中藥茶飲。
除了茶飲,記者注意到西安還有藥膳餐飲店。麥冬熗拌沙松尖、黨參鳳爪、陳皮櫻桃蘿卜、田七杏仁、當歸羊肉……市民張先生前些日子在雁塔區花間路一家藥膳餐飲店品嘗了藥膳。“中藥味道不濃烈,這種養生菜肴既有創意又好吃。”張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只知道中藥能治病,沒想到還能做成美味膳食,既好吃又健康。”在張先生看來,因為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關系,如今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養生需求的增加,藥膳受到關注和追捧。“不管食用效果如何,在心理作用方面還是有‘療效’的,看著菜單就覺得健康了。”張先生說。
中藥茶飲、中藥膳食為什么這么火?《2023中國新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超過四成的“00后”選擇為健康花錢,購買過功能性保健食品或保健儀器。新華網2022年發布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也顯示,年輕人已成為養生消費主力軍。其中18-35歲的年輕消費人群占到了健康養生消費人群的83.7%。同時具有保健和食物功能的“藥食同源”產品成為新生代消費熱門,不少醫療機構、中醫藥企業開始加速研發各類中藥養生飲品、食品,做“養生生意”。
醫生: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養生的關鍵
陜西省中醫醫院營養科醫生尹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養生飲品和食品火起來的背后折射出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強烈的中醫藥文化自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同時,這也有賴于大家健康意識的提升,如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等觀念廣受大眾認可,而營養食療恰恰可以達到中醫治未病的效果,這就給中藥膳食養生帶來市場空間。
不過,尹薇也提醒,辨證施治是中醫的靈魂,消費者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茶飲或食物。她說,每個人的體質和需求是不同的,最好在購買前咨詢醫生或中醫師。“一些養生茶飲和食物的中草藥成分可能會與某些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藥物,最好咨詢醫生或藥師。如果對某些食物或草藥有過敏史,也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另外,某些中藥可能具有提神醒腦或安神助眠的效果,服用前要考慮自己的作息和身體狀況。”尹薇說。
尹薇還提到,養生在于平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生的關鍵。如果一邊暴飲暴食、晝伏夜出,一邊又想通過吃幾頓中藥膳食、喝幾杯中藥茶飲來養生,是不現實的。
專家:
監管部門應給中醫藥養生行業去“虛火”
面對中醫藥養生的熱潮,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曉勇表示“樂見其成”,他說這是中國文化自信的表現。但王曉勇認為,中醫藥融入健康養生產業還需要監管部門的強力監管,要從市場監管方面給中醫藥養生行業去“虛火”;也需要權威專業機構積極科普,提升群眾健康素養和辨別能力,不能讓企業夸大功效,讓消費者交了“智商稅”。同時,王曉勇表示,要鼓勵相關企業和權威專業醫療或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真正靠譜、利民的健康養生產品,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中醫藥養生的更多可能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