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如何不斷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持續深化“雙減”落地?省政協委員董鶯歌、李曼、蔡敏之有話說。
解決“結構性缺教”問題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2019年,中辦、國辦下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但在具體實施中,部分地區和學校仍將減負停留在文件或口頭層面,甚至出現越減越重的現象。
省政協委員、韓城市西莊中學教研室主任董鶯歌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很多教師要承擔課后服務工作,工作時間和工作量較之前有所增加,加之一些學校存在結構性缺教問題,導致部分教師超負荷工作,個別教師還因此產生了心理問題。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強化中小學教師工作量與崗位任務統籌協調機制,對教師承擔的任務、事項再協調、再優化,防止疊加效應;建立暢通的教師投訴機制,確保教師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公平待遇時,可以通過正常渠道進行投訴。”董鶯歌建議,引導學校制定科學的教師評價標準,不獨以成績論“英雄”,切實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
董鶯歌還建議,相關部門應科學解決“結構性缺教”問題,避免出現教師超負荷工作的現象。同時,應保障教師合法休假權利,嚴禁占用教師雙休日和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補課,切實保障教師休假權利;嚴格落實“三級三類”教師的津貼,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校品質的中堅力量和第一要素,建設高質量鄉村教師隊伍,對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鄉村教育現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傾斜和支持力度,建立鄉村教師補貼機制,實施教師隊伍建設三項行動,加強輪崗交流,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但鄉村骨干教師流失、學科教師短缺、教師能力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依然制約著我省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商洛市委會主委李曼表示。
針對目前我省鄉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李曼建議,應合理調整編制,整合師資力量,提升教師能力,提高教師待遇。
李曼認為,應根據鄉村學校學生情況、學校規模等,按編按需調配教師。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行余缺互補、動態管理,同時,不斷規范校長、教師流動,制定完善骨干教師“縣管校用”體制,確保優秀教師在鄉村留得住、用得好。
“同時做好農村教師培訓統籌規劃,分層次、分類別科學規劃培訓工作,明確培訓對象、培訓目標等,組織開展多樣性、針對性強的培訓活動。”李曼建議,應不斷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推進鄉村學校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的提升。
完善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編制
隨著“雙減”政策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逐步深入,音體美、勞動教育、科學教育、健康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備受關注,但受應試教育影響,長期以來這些學科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會秘書長蔡敏之認為,學科教師總體編制不足是根本原因。
“應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師編制標準。同時,加強教師培訓和隊伍建設,通過各種培訓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蔡敏之建議。
蔡敏之表示,還應進一步優化教師考核和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教師考核和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增加對緊缺學科的投入和資源分配。此外,應探索多元化教師隊伍模式,采取外聘教師、教師共享等方式,探索多元化教師隊伍模式,以滿足學校教學需求。
“加強緊缺學科教師隊伍編制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共同努力,從制定合理的編制標準、加強教師培訓和隊伍建設、優化考核和評價機制、增加投入和資源分配、探索多元化教師隊伍模式等方面入手,為學校提供更好的教學支持和保障。”蔡敏之表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