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陳爐古鎮:千年爐火如何越燒越旺

2024-10-11 08:44:0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臺階是瓷的,水溝是瓷的,就連地面也是豎著瓷片一頁一頁鋪成的。站在這里一聲吶喊,響聲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韻長,使人油然想起古羅馬的城堡。”這是作家賈平凹對陳爐古鎮的描述。...

  □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趙婧

  “臺階是瓷的,水溝是瓷的,就連地面也是豎著瓷片一頁一頁鋪成的。站在這里一聲吶喊,響聲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韻長,使人油然想起古羅馬的城堡。”這是作家賈平凹對陳爐古鎮的描述。

  黃土高原溝壑間,銅川市印臺區東南15公里處,賈平凹筆下這個爐火長明、世世代代燒制瓷器的古鎮就坐落于此。陳爐古鎮是國內唯一遺存“爐火千年不絕”的耀州瓷窯場,被稱為東方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

  穿越時空,悠長“瓷音”還回響在今天的陳爐嗎?記者走進古鎮尋找答案。10月4日上午10時,王家瓷坊第六代傳承人王戰軍一聲吶喊,敲響手中的瓷器,發出律音,興致勃勃地向游客介紹陳爐獨有的藍花花高把子“大老碗”,勾起眾人興趣,隨后開始揭曉“耀州四寶”——倒流壺、良心壺、鳳鳴壺、公道杯的奧秘。

  “陳爐周圍擁有豐富的制瓷原料資源,這些資源為陶瓷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支持,為傳承發展奠定了基礎。”王戰軍說,陳爐陶瓷生產的工藝是目前世界上最原始的手工工藝之一,取料、和泥、拉坯、刻花、施釉、燒制等環節,都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特點。

  王家瓷坊如今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每逢節假日更是人聲鼎沸。記者走進瓷坊,只見兩排矮桌上制陶轉盤正勻速旋轉,前來體驗的游客舉著一雙雙滿是泥巴的手,時不時蘸點水,在制陶師傅的幫助下,一團團黏軟的黃黏土逐漸有了獨特的造型。

  看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來到這里體驗制作陳爐陶瓷,王戰軍倍感欣慰。出生在陶瓷世家的王戰軍,1996年下崗后與妻子開辦了瓷坊。如今瓷坊越做越大,截至目前,已吸納了當地16個制陶人。王戰軍夫婦對他們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藝培訓,傳承著傳統制瓷工藝。

  近年來,陳爐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挖掘非遺傳統項目,組織非遺傳承培訓,豐富非遺活動內容,推動非遺項目產業化發展。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鎮有手工陶瓷工坊26家,從業手工藝人200余人,帶動600余人從事陶瓷制作工作。

  罐罐壘墻、瓷片鋪路,記者行走在古鎮,看到這里的居民最大限度地發揮著瓷都“物料”的作用,用陶罐、瓷片等壘砌了一座座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窯洞,“你家的窯背我家的院,院內再把房子建”,千年瓷藝,在陳爐古鎮的一磚一瓦中都散發著傳承的光芒。

  中秋祭窯節剛過,在窯神的護佑下,陳爐的制陶手藝人干活更有勁了。陳爐古鎮景區講解員王薇告訴記者,陳爐的祭窯節一年有春秋兩次,是當地傳統民俗和祭祀文化,也是當地居民祈盼“爐爐火候到、窯窯出精品”的重要時刻。因為純手工燒制的過程神秘莫測,開窯有“寶”預示著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窯變過程可遇不可求,這也是每年陳爐古鎮祭窯節的意義所在。

  “光燒窯就需兩天一夜,即使萬件相同的陶坯進窯,出窯時釉面也沒有雷同的。”童家瓷坊負責人童勝利趕了幾個大夜,盯著燒制全程,要控制溫度曲線、火口的大小、爐內正負壓的轉換……一刻也不得松懈,今年54歲的童勝利從上山采料到制泥揉泥、配釉料、拉坯修坯、上釉繪畫,再到最后的燒窯,都是親自完成,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精心呵護著每件作品。

  從小耳濡目染制瓷的童勝利自20歲起繼承家業,前些年,童勝利敏銳地捕捉到當地瓷業主供茶具的稀少,便著手填補這一市場空白。他用茶葉末釉的燒制技術多次進行實驗,以求達到最受消費者喜歡的釉色。如今正趕上茶文化的興起,童勝利特制的茶葉末釉大受青睞,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說起30多年的制瓷經歷,童勝利感嘆道:“市場需求變化很大,以往瓷器以工藝品裝飾為主,如今人們更注重實用性,茶具、酒具、餐具等器皿的需求量增加,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老匠人逐漸退出了制瓷行業。面對市場的挑戰,堅守下去并不容易。”

  雖有部分老瓷坊創新升級為集制作、學習、體驗、參觀于一體的非遺瓷坊,但不少手藝人透露,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年紀大的手藝人相繼去世,加之現代化工業產品的沖擊,導致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傳統陶瓷技藝仍然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

  童勝利也面臨這一難題,他的女兒即將大學畢業,卻志不在此,而自己年事已高,手下年輕學徒大多吃不了苦,嫌這個活又臟又累便放棄了。今后如何找到合適的傳承人來繼承手藝,讓他十分擔憂。

  曾擔任銅川市政協委員的王戰軍也提出希冀,雖然省內部分高校和技校嘗試開設了陶瓷專業和陶瓷人才培訓項目,但培養具有全面陶瓷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級陶瓷人才還需更多政策支持,這樣才能為陶瓷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和土為坯,轉輪就制。傳承發展傳統陶瓷技藝,還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鎮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藝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出于保護環境的考量,鎮上附近特有的坩土原料開采受到限制,造成特殊工藝的原料供應不穩定,并且傳統的燒制方式——柴窯和煤窯已禁止使用,轉型為液化氣或天然氣的氣爐以及電爐來替代,清潔節能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氣窯溫度穩定,燒制時間短,釉面結晶不徹底,而煤窯燒制時間長,且窯內一直處于升溫降溫的循環,有利于結晶釉的出現,這種釉料能夠呈現強烈的藝術效果,極大提高了陶瓷產品的附加值。

  “對我們內行人來說,現代方式和傳統方式燒制出來的產品效果差別很大,同樣一個產品,柴窯燒制能賣到五六百元,但用氣窯燒制只能賣到幾十元。”一位手藝傳承人說到這里,一聲嘆息。他希望,通過保護傳統技藝和創新性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讓非遺的陳爐制瓷“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讓千年爐火越燒越旺。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陳爐制瓷 傳承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