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07:16:17 來源:陜西日報
銅川,是路遙筆下繁華熱鬧的“銅城”,因礦設市、因煤而興,煤炭產量一度占到陜西總產量的七成。曾有一段時間,日夜不息的蒸汽與隨處可見的煤灰,構成了這座城市截然相反的兩種顏色。
面對產業結構失衡、資源開采枯竭、生態環境透支的現實,工業老城破局“突圍”成為必答題。銅川積極應變局開新局,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生態強基、區域融合、文化引領“六大戰略”,聚力打造能源資源、先進制造、特色新興“三大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城市全方位轉型,奮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盤活資源
老廠區又聞機器轟鳴聲
發黃的紙張、用鉛筆手繪的線條、密密麻麻的數字……10月25日,銅川市綠色鑄造產業園執行董事兼經理王金峰向記者展示雷家溝舊廠房翻修資料。他說:“這就是當年銅川鋁廠在雷家溝建設廠房的圖紙。如今,我們在舊廠房的基礎上,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綠色鑄造產業園。”
20世紀60年代,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集聚銅川,在雜草叢生的雷家溝建成我省首家鋁廠。2012年,隨著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這個曾擁有近3000名職工的大廠全面關停。工業遺產該如何處置?冷資源如何變熱經濟?
銅川市委、市政府著眼綠色鑄造行業,加快低效用地和老舊廠房盤活利用,引進鑄造領域經驗豐富的團隊,進行園區規劃、招商、技術改造,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沉寂數年的破舊廠房褪去“斑斑銹跡”,變身明亮的辦公樓和生產車間,生產出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無人機等高端產品的金屬鑄件。
走進產業園展廳,就能看到老廠房留下的工業航吊,與充滿科技范兒的展陳共同營造出時空交錯感。王金峰指著大屏幕前的廠房改造對比照說:“舊廠房盤活翻新,節省了項目建設成本,加快了企業入駐的進度。目前,園區已有4家企業入駐,未來3年到5年,計劃引進10家大型企業、20家中小型企業,帶動園區產值突破100億元,解決1萬人的就業。”
老廠區“突圍”重生,不少老鋁廠的職工聞訊回到昔日戰斗過的地方,靜謐的雷家溝又聞機器轟鳴聲。
近年來,銅川積極整合煤炭、水泥、非煤礦山,累計退出煤礦23處、去產能1188萬噸,占全省去產能總量的三分之一,水泥廠全部綠色升級。當地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施退城入園工程,加快低效用地和老舊廠房盤活利用,建成市級及區縣級8個工業園區。
創新賦能
“小身板”占據市場“大份額”
每天深夜,陜西譽品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品實業”)都要派人開著運輸車將幾箱金屬遮光片運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加急送到客戶手中。由于市場供不應求,譽品實業不留庫存,當天生產,當天發貨。
譽品實業是位于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的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生產應用于手機攝像頭的金屬遮光片。公司總投資12億元,已建成一套世界先進的蝕刻生產線及配套光學鍍膜生產線。
小小的一枚金屬遮光片,蘊含著“黑科技”。目前國內知名手機廠商所使用的遮光片,大多數都出自該公司。
譽品實業人事部主管劉快寧介紹:“遮光片主要用于調節攝像頭的進光量,吸收光路中的雜光,是鏡頭必不可少的光學元器件。相較于公司第二代PET材質遮光片,第三代金屬遮光片采用特殊金屬材質,耐保存、精度高。”
圍繞建設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目標,銅川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手抓傳統優勢產業“突圍”,深入實施生產技術改造、產業基礎再造,建成一批智慧化礦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國家級綠色工廠;一手培育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孕育出生機勃勃的創新叢林。僅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就吸納科技型中小企業36戶、高新技術企業16戶、專精特新企業8戶。
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夢帆表示:“我們將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機遇,樹牢項目為王、招商為要、環境為上的鮮明導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給予企業更多研發支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聚焦民生
重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城市創新突圍、勇立潮頭,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也在朝著美好生活“奔襲”。
丁超群的工號是“002”,他是譽品實業招收的第一批員工,大專學歷。他干過財務,做過后勤,如今成了企業負責生產管理的“技術大佬”。
“剛接觸新興行業,我對一切理解起來有困難,但我愛學習。企業開展培訓,請了外籍老師教我們進口設備怎么操作使用。為了吃透技術關鍵點,我下載了翻譯器,想辦法讓老師多教點。后來我又嘗試做數據分析,摸清楚底層邏輯,邊上手邊帶徒弟……”丁超群娓娓道來。
靠著這股子執拗勁兒,僅用半年時間,丁超群就從一名普通技術工人成長為管理者,還成為公司研發團隊成員,實現逆襲。
“銅川現代化產業的發展成就讓我們技術工人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與前沿接軌。家鄉,能成就夢想,也能裝得下美好生活!”丁超群說。
近年來,銅川以辦好民生實事為出發點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銅川新區咸豐路街道繡園社區居民王東升家,擺放著一張他和老伴兒身著中式服裝的婚紗照,老人臉上泛著微笑。
“這是今年4月,社區舉辦重拍婚紗照活動時拍攝的。”王東升說,“以前,我在王石凹煤礦的小學當數學老師,一家幾口人擠在小兩居室。如今,我們搬遷到新區,住上了110平方米的三居室。社區工作人員時常探望我,定期組織免費體檢。”
繡園社區是銅川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小區,安置了來自王石凹、下石節等8個礦井單位和10余個輔助單位的職工及家屬約3萬人。
繡園社區黨委書記楊晴說:“老一輩礦工憑著一身力氣和一腔熱血,把青春奉獻給祖國。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大投入,就是為了把工人安置好,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繡園社區共有19名工作人員、16名網格員。35人如何服務好3萬名住戶?
楊晴說:“社區成立12個網格黨支部、25個樓棟黨小組,確定88名黨員中心戶,與物業黨建聯建,成立繡華聯盟,統籌建成9個網格黨群驛站,配備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物業秩序維護員、工程維修員、衛生保潔員等15人組成的服務隊伍,還創新建立了樓棟議事、驛站議事、社區議事‘三級議事協商’機制,讓居民在社區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銅川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和采煤沉陷區群眾整體搬遷,解決了20萬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昔日“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綠意盎然;加大公共停車、休閑健身、特色街區等公共服務供給,新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211所,建成三級甲等醫院3所,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記者 趙楊博 王志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