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三個年’活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五場),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薛恩東圍繞“深化‘三個年’活動、推動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主題,介紹相關情況。
“截至目前,全省已開工項目1110個、開工率達到96.94%,完成投資55.38億元,1.3億畝的天然林和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254萬畝退化林、中幼林和低質低效林得到提質增效,244萬畝國土綠化空間得到綠化美化,1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薛恩東表示,2024年,“三北”工程超長期國債資金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項目開工率達到100%;中央財政林草濕荒一體化修復項目已全部完成作業設計編制等工作,已陸續開工建設。工程區已完成營造林207.28萬畝,治理沙化土地 95.47萬畝,種草改良20萬畝,流動沙地治理4.2萬多畝,為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年來,全省林業系統緊緊圍繞《守護祖脈秦嶺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落地實施秦嶺中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大巴山北麓和漢江谷地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等重要區域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16個;新建秦嶺區域防火應急道路增發國債項目2個,對秦嶺林區130條、總長為876.48公里的防火應急道路進行改造提升;自然保護地建設、青松搶救工程、森林質量提升、濕地保護修復、重點區域綠化等一批中央和省級重點項目持續推進,為進一步做好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奠定堅實基礎。
薛恩東介紹,截至目前,“雙重”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秦嶺區域完成造林107.64萬畝;新增國債防火應急道路項目預計12月底前完成投資建設任務,森林火災綜合治理、標準化林業工作站改造提升等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鋪開建設;全國唯一一個朱鹮國家保護研究中心落戶陜西漢中;自然保護區保護、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秦嶺自然保護地體系趨于完善。
“2022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項目,累計實施‘百萬畝綠色碳庫’項目36個,建立林草碳庫試點示范基地36個、36.86萬畝,設立碳匯計量監測樣地88組176個,為陜西省林業碳匯可監測、可核算、可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薛恩東介紹,今年以來,省林業局大力推進特色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累計實施林業產業發展項目102個,提升改造核桃、大棗、花椒等特色經濟林75萬畝,油茶新增改造面積10.65萬畝,認定培育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全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總數達148個,林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快速發展,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超1700億元。(記者 王嘉)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