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賈遠琨
3月25日,華東師范大學傳來喜訊,日前,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央秘書處在日內瓦正式發布了華東師范大學包起帆教授領銜制定的集裝箱國際標準《ISO/TS 7352:2023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這是我國在物流和交通運輸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中的一大突破,以數字化助推集裝箱物流標準化升級。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向華東師范大學表示祝賀,包起帆團隊歷時8年完成了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并形成了國際標準,為提升國際集裝箱運輸智能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集裝箱裝上“電子鎖”
集裝箱是全球物流運輸的“細胞”,為保證運輸安全和明確責任認定,每一個集裝箱上都需要有一個箱封,作為運輸交接憑證,如果箱封被打開或破損,可作為依據判斷物流運輸中哪個環節出現安全或管理問題。
包起帆團隊的發明就是將這個箱封從機械化變成數字化。機械箱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容易被非法打開或偷換,致使物流過程中走私、偷渡、貨物失竊等問題頻發;二是由于沒有自動識別功能,每次安裝箱封后都必須手工錄入相關信息,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出現錯誤。
為實現集裝箱箱封的“實時化、可視化、可追蹤、大數據融合”,包起帆團隊發明了基于北斗/低軌衛星的天空地一體化集裝箱監控終端,以及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等系列產品,相關成果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航海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些發明解決了行業痛點問題。包起帆說:“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就是集裝箱的‘電子鎖’,可以通過它實時監測集裝箱的運輸軌跡和安全動態,從而掌控物流動向、實現全程監控。”
成為國際標準實屬不易
集裝箱本身就是一大發明,它對全球物流的巨大貢獻在于“標準化”,而集裝箱“電子鎖”為國際運輸帶來的貢獻也是標準化。
讓這一發明成為國際標準實屬不易。包起帆介紹,在國際標準制定的7個階段中,最艱難的是提案階段,一個新項目的立項要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投贊成票,有5個國家同意加入標準研發團隊。
他回憶說:“2017年12月,我們正式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新項目提案,兩度遭遇否決,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我們通過數十次網絡會議和數百封電子郵件不斷與各國代表反復溝通,在不斷交融中,各國專家對我們的方案從認識、否定,到再認識、逐漸理解,最終達成共識。”
轉機出現在2021年6月,包起帆團隊第三次提交的新項目提案終于獲得投票通過,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丹麥等均投了贊成票。
數字化升級與世界共享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清認為,國際標準編制漫長而艱巨,包起帆團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也為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貢獻了中國智慧。
目前,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已在我國檢驗檢疫、內貿集裝箱運輸、危險品運輸、石油化工、能源運輸、食品及日化品運輸、物流快遞等方面開展應用。
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吉介紹,從2019年起,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率先使用符合ISO/TS 7352規定的NFC/二維碼箱封,并在旗下的中日、中韓、東南亞航線上廣泛應用。
包起帆介紹,已有生產廠家批量生產NFC箱封和二維碼箱封,近600萬個新型箱封銷往美國、加拿大等地,且訂單量逐年增加。
(新華社上海3月26日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