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李俊 張興軍 吳剛 韓朝陽
5月14日,河南蘭考,焦裕祿陵園。人們從全國各地匯聚而來,共同緬懷祭奠這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
這一天,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離開我們整整60年。
不遠處,他當年親手栽下的泡桐挺拔偉岸,翠蓋如云。
斯人已逝,“焦桐”常青。穿越一個甲子,焦裕祿精神依然激蕩回響,歷久彌新,催人奮進。
帶領村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地處豫東平原的蘭考,千頃澄碧。初夏,東壩頭鎮張莊村人流如織,眾多參訪者到這里追尋精神印記和振興足跡。
60余年前,地處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的張莊,曾是蘭考最大的風沙口。焦裕祿到這里查風口追沙源,植樹造林、翻淤壓沙治理“三害”。
半個世紀過去了,張莊治住了風沙,貧困依然是道坎兒。2014年,全村共有貧困戶207戶754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5%。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時指出,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正是這一年,仍有115個貧困村、77350名貧困人口的蘭考鄭重做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承諾。
喚醒精神,鼓足干勁,重塑蘭考。
2017年,蘭考在河南率先脫貧摘帽。焦裕祿精神,如同春風化雨,化作大家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
在蘭考三義寨鄉,油綠的田野中一臺臺風力發電機高高聳立,在晨曦微露中轉動。
三義寨鄉付樓村,一場農村能源革命初顯成效。35戶農家屋頂鋪設光伏,加上光伏長廊、風電設備,一年可發電100多萬度,不僅滿足全村用電,還能額外獲得“陽光紅利”,年集體增收16萬元。
“當年焦裕祿在這里探風口、治風沙,如今我們借風能、太陽能打造‘零碳鄉村’,建設成全國農村能源革命示范村。”駐村第一書記裴東鑫說。
在堌陽鎮徐場村,沿街宅院里傳出打磨木材和動聽的琴瑟之聲。尋聲踏入小院,“90后”琴師徐亞沖正撥動琴弦,調試古琴。“制琴不僅是我們致富的門路,彈琴已成為我們的新生活方式。”
“為了防風治沙,蘭考人民廣植泡桐,這些泡桐樹也改變了村民的命運。”村干部徐永順說,以泡桐為原材料,村里105戶人家,90多戶做樂器、開樂坊,年產值超1億元。
十年時光,天翻地覆。
蘭考成為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24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全社會用電量的102%;作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590公里;蘭考縣家居產業園入駐企業440余家,發展木材加工專業村36個,帶動10余萬群眾就業。蘭考全縣生產總值由2014年的213.9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10億元。
曾經風沙肆虐的貧困縣,正繪就一幅綠色產業蓬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振興圖景。
要像焦裕祿一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
按下提閘鍵,水閘升起,清澈的水流奔向水庫。
蘭考最東邊的許河鄉,因地下水含堿量高,被稱為苦水區。近日,許河鄉苦水區治理項目正式蓄水,1.3萬余名群眾農業生產“靠天吃飯”問題成為歷史。許河鄉黨委書記周滿倉說,在幾任縣委領導的接續努力下,蘭考最后一片苦水區終得治理。
半個月后,小麥迎來收割季。
俯瞰蘭考紅廟鎮高標準農田萬畝方,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一眼望去,如一塊翡翠透著油亮。
60余年前,這里沙崗遍地,內澇嚴重。“當年為了填飽肚子,焦書記帶領群眾一起翻淤壓沙,如今建設高標準農田,牢牢端好中國人的飯碗。”紅廟鎮種糧大戶郭勝民說,借助澆灌設施和監測設備,當年畝產40斤的孬地,已成為小麥畝產超千斤的良田。
“俺想焦書記,要是他還活著,到俺家吃上一口熱乎飯,該多好。”曾和焦裕祿同吃同勞動的蘭考老農魏善民眺望麥海,每逢小麥成熟,他總將一束小麥放到焦裕祿陵墓前。
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
“駐村多了,群眾熟了,交流多了,矛盾少了,氣理順了,勁就足了。” 蘭考縣委副書記、縣長丁向東說。蘭考縣級干部每年集中3個月開展“百日駐村”活動;400余支駐村工作隊遍布鄉村田野入戶幫扶。
行走在蘭考縣城,不時可見街邊公園、沿河綠地,曾“以圍遮丑”圍起來的垃圾堆,整治后還景于民,縣委大院也早已拆墻透綠、開門辦公。“圍擋擋不住臟亂差,圍墻隔開了心連心。”見證蘭考變遷的86歲老黨員雷中江說,揭掉“遮羞布”,拆除“隔心墻”,焦裕祿時代的干部作風又回來了。
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排內澇、治苦水,通渠水,流汗水,最終換來的是沁潤人心的幸福水。
焦裕祿給我們留下這么多,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些什么
焦裕祿紀念園,那把見證焦裕祿肝疼難忍的破藤椅靜默無言,不少參觀者睹物思人,悄然落淚。
時代在追問,焦裕祿給我們留下這么多,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些什么?
“焦裕祿在蘭考只工作了400多天,卻鑄就了生命的永恒。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在實干中升華,在實干中續寫。”蘭考縣委書記陳維忠表示,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才能不負人民。
午后,“焦桐”廣場,綠蔭下整齊地擺放著數十個小板凳,參觀學習的學員端坐聆聽守樹老人魏善民的動情講訴。廣場對面的焦裕祿干部學院,掛牌至今已培訓31萬余名黨員干部。
“公司曾多次組織職工到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激勵著全體員工。”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黨建部主任田世立說,公司組建325支焦裕祿共產黨員服務隊,活躍在鄉村振興、城市建設一線,成為一支支為民服務的“勁旅”。
陳維忠說,加快鄉村全面振興、走穩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蘭考干部深感責任重大。
仔細對照焦裕祿精神,還要繼續厚植為民情懷,造福百姓,以科學方法、求實作風勇毅前行。
7年前,在蘭考駐村時打井修路、規劃育苗基地的駐村干部劉飛,如今是駐馬店市平輿縣委書記。他表示,我們要心懷群眾,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穿越一甲子,焦裕祿精神薪火相傳,正在闊步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奏出新的時代強音。
(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