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解讀《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 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權威發布)
國務院日前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對未來五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和組織實施等作出部署。8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計劃》有關情況。
突出以人為本,聚焦兩類重點地區分類施策,著力補齊城市短板
“為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更好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計劃》立足國情、遵循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部署實施了4項重大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介紹了《計劃》的主要特點:
突出以人為本。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主要措施包括:以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為重點、兼顧城市間流動人口,統籌推進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著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健全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維護政策。
聚焦兩類重點地區分類施策。一類是對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地區,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構建產業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業、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另一類是對城鎮化率較高且人口持續集聚的地區,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市縣共同發展,推動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
著力補齊城市短板,主要針對城市發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韌性問題,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主要措施包括: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加強城市洪澇治理,抓好城市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鄭備表示,新型城鎮化可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消費看,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實現穩定就業居住后,工資水平和收入增長預期將會提高,同時將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將會提升,消費結構和生活品質也將升級。據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從投資看,新型城鎮化能夠有效帶動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資以及居民住房等領域投資。初步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萬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
提升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差異比較大。為推動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地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計劃》提出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
“這些地區大多位于中西部,是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來源地,目前尚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大多產業發展還不充分,縣城承載能力較弱。通過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縣城建設,以新型工業化發展帶動城鎮化水平提升還有很大潛力。”鄭備告訴記者,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將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引導潛力地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完善與發達地區產業對接協調合作機制,推動有市場、有效益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潛力地區轉移。二是促進產業園區提級擴能。推動同質低效產業園區整合升級,集中資源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業園區,提升園區設施和服務標準化水平。三是強化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加強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等建設,加快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水平。四是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補齊縣城產業發展、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等短板,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到縣城就業安家需要。
《計劃》提出,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這是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鄭備說,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的重點是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推動產業功能協同協作,培育梯次配套的產業圈;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更好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據統計,2021年至2023年,超過40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會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仇保利告訴記者,《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實施以來,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深化,“中小城市落戶門檻基本取消,成都、東莞、合肥等大城市進一步放開放寬遷移限制,越來越多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對今后5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計劃》作出明確部署:經過5年的努力,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渠道進一步暢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進一步健全。
“我們將指導各地在堅持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進一步放開放寬遷移政策,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更好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仇保利作了具體介紹: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就業或居住年限原則上為半年,同時不得附加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等額外限制條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城市,目前有的就業或居住年限要求還比較高,要進一步降低年限門檻;
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有條件的城市要探索取消積分落戶年度名額限制。
會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還介紹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表示,中央財政采取積極的財政措施支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目前已形成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支持提高城鎮承載人口能力、支持通過新型工業化來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等方面政策體系,“我們將進一步加力提效,更好推動實現新型城鎮化戰略。”
“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促進農民工就業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民工工作司司長尚建華說,將按照《計劃》要求,著力做好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服務、加強技能培訓、維護勞動者權益等方面工作。
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表示,下一步,將健全城市規劃體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更好支撐《計劃》實施。
《計劃》就提升城市安全韌性作出進一步細化安排。住房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住房改革與發展司司長王勝軍表示,要尊重科學規律、堅持系統觀念、依靠制度創新、強化科技賦能,努力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
記者 劉志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3日 第05 版)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