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省開始調整產業布局,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省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處理,一直是大眾關注及行業有待解決的熱點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處理的難度大,還未形成規模化、體系化。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目前行業公認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梯次利用,一種是拆解回收。站在技術的角度,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因此長期以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并沒形成統一標準,未形成規模化、體系化,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記者 滿淑涵 攝
7月28日上午,省政協召開“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委員,民革陜西省委會副主委,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慧瑩介紹:
近幾年,我省開始調整產業布局,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省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處理,一直是大眾關注及行業有待解決的熱點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處理的難度大,還未形成規模化、體系化。對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目前行業公認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梯次利用,一種是拆解回收。站在技術的角度,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因此長期以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并沒形成統一標準,未形成規模化、體系化,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行業亂象較多,以次充好、偷排漏排、擾亂市場等問題屢見不鮮。目前,我國正規的回收企業進入該領域的較少,而民間機構進行電池回收又缺乏官方引導,致使如今的新能源電池回收行業出現很多亂象,比如一些還有剩余容量的電池流向了黑色渠道以次充好,擾亂市場;以及一些作坊式回收企業因企業技術、環保管理不到位,出現偷排、漏排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三)新能源汽車電池存在非法兜售現象,不少電池流入小作坊、不正規企業。由于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并沒有明確的定價機制,很多不正規的市場都采取競價的方式回收電池,所以很多報廢車都流向了小作坊和二手車市場,電池能通過正規渠道進入電池回收企業的不多,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
(四)關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處理的法規政策還不夠完善。目前回收的政策仍然還沒有落實到位,規模和效應仍然沒有達到政府和企業所期待的效果,雖然國家相繼頒發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具體的實施細則并不是很明確,所以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存在一定的困擾。
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應對之策:
(一)設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企業的技術準入門檻,健全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發展,建立健全回收體系。持續完善動力蓄電池設計生產、拆卸、包裝運輸、存儲、余能檢測、拆解、梯級利用和再生利用等各環節技術標準,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保障公共安全和減少環境隱患。
(二)執法部門要抓住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的入口和出口,減少動力電池流入小作坊,并掐斷非法企業的流出渠道。從嚴打擊動力電池無技術、隨意拼裝、非法兜售的現象。在入口把關方面,要明確車主在更換動力電池時的主體責任,通過相關獎懲措施來引導消費者選擇合規企業回收利用。無論是報廢還是更換廢舊電池,消費者都要進行登記注冊,并對其電池流向負責,要落實到每個具體消費者的主體責任,做到不分類不回收;在出口截留方面,要加強監測廢舊電池拆解形成的資源流向,斬斷非法企業的盈利鏈條。明確廢舊電池中的關鍵零部件,加強對出口環節的監管。
(三)制定具有強制力的專項法規,持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加強行業監管和執法。制定出臺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處理的綜合性法規,細化明確涵蓋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利用各個環節的專門性規定,形成健全完善的行業領域法規制度體系,解決指導性政策規范執行剛性不夠、配套耦合不緊、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
(四)加大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強化落實力度,不斷引導市場建立電池回收機制。將動力電池有效回收的因素,納入財政補貼考慮范疇。
(五)新增新能源汽車回收資質,并與傳統汽車回收資質分離。細化電池拆解的技術標準、監督和退出機制,逐步淘汰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六)構建動力電池大數據平臺,將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動力電池編號與車主身份信息綁定,對電池流向追蹤溯源,由車主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相應責任,杜絕車主私自拆卸電池并在市場上非法出售的行為。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