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9月9日至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為建設教育強國吹響了新的號角。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
憶往事,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推動實施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愛心營養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不斷提升浙江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強教先強師
在天臺中學原校長鄭志湖的書房內,習近平同志在2004年9月8日與第三屆省功勛教師的合影,被掛在最醒目的地方。
那天出席全省慶祝我國第20個教師節暨表彰優秀教師大會的情景,現在還不時清晰地浮現在鄭志湖的腦海中。
省功勛教師,是當時浙江給予教師的最高榮譽,每位功勛教師可享受省部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待遇。
那一年的17位獲獎者中,絕大多數是在中小學一線辛勤耕耘的老師,其中多位來自山區海島的學校。
鄭志湖,在天臺這個山區小縣是出了名的“鐵人”。
每天早上6時他就出現在校園里,晚上11時以后辦公室的燈才熄滅。他撲下身子抓教學質量,天臺中學成為浙江高中物理教學一張閃亮的名片。
在這次大會上,習近平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教師和先進個人表示祝賀,向全省廣大教職員工致以問候,也強調要努力為廣大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真心誠意辦實事,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席話,讓鄭志湖這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心中暖洋洋的。
鄭志湖在學生寢室與學生談心(資料圖片)
“鄭校長,昨晚在電視上看見習書記和你們握手了,他跟你說了啥?”“還給勞模待遇,省里真重視教師啊。”……
接受表彰回到天臺的第二天,鄭志湖照常一早往學校走,短短幾十米的路上,就有好幾名街坊拉著他表示祝賀。
2017年,到了退休年紀,有教育機構開出百萬年薪聘他任職,但當天臺縣領導提出天臺中學還離不開他,請他延遲退休5年時,鄭志湖沒有二話就應允了。
“‘功勛教師’,既是數十年從教生涯的獎章,也是身為一線教師必須肩負的責任。”鄭志湖感到驕傲的是,自己沒有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待,始終踏實奉獻,讓“縣中崛起”從理想照進現實。
強教先強師。對于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首先取決于教師素質的提升。
時光的指針回撥20年,泰順縣三魁鎮中心小學校長林上好還是一位費盡力氣卻依然無法突破職業瓶頸的農村教師。
習近平同志當年在浙江推動實施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改變了許多像林上好這樣的農村教師的成長軌跡,進而讓農村教育悄然發生變革。
1995年,剛從平陽師范學校畢業的林上好被分配到泰順最偏僻的農村學校,一個人要教所有學科課程。工作了六七年,他努力參加講課比賽,投了不少課題論文,但總也比不過城區的老師。
“當時面向教師的培訓機會很少。我只接受過幾次校內培訓。同事水平都差不多,蘿卜炒蘿卜,不還是蘿卜?”
放眼彼時的浙江,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在全國排位靠后。有的小學老師,自己就只有小學文憑。有的老師還得抽空下地忙農活,走進教室時,褲腿一高一低,腿肚子上沾著來不及洗掉的泥點。
2005年5月,在習近平同志推動下,省財政撥款兩千萬元作為專項經費,由省市兩級名師當教員,從當年暑假開始對全省17萬農村中小學老師開展免費培訓。
缺少專門培訓教師的教材,各學科各學段的特級教師就分頭編寫。
沒有人抱怨設在縣城的培訓地點交通不便。農村老師誰也不愿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走一兩個小時山路也要準時趕來聽課。
如饑似渴地上完3年培訓課程,林上好發現自己從教育理念到課堂教學的內在邏輯、教學設計都有了突破式提升。回到課堂,他的狀態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此后,他逐步成長為語文高級教師、浙派名師培養對象。
浙江持續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領雁工程”、浙派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培養計劃、探索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培訓……越來越多的“林上好”在農村中小學涌現出來,農村教育質量不斷跨上新臺階。
2018年8月,浦江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浦陽二小教育集團組織骨干教師到清華大學研學(資料圖片)
讓農村的孩子念上書、念好書
2005年5月10日上午8時,剛到上班時間。
縉云縣東渡鎮長坑小學校長劉勇武半懸著心,坐在縣教育局局長辦公室里,等一個消息。
“全省食宿改造工程第一批項目定了,你們學校宿舍改造列進去了!”局長笑著說,“你準備怎么建……”
劉勇武“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邊往外走邊說:“我現在就去做規劃!”
長坑小學是一所農村寄宿學校,卻一直沒有宿舍樓。當時,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們睡在一座老舊宗祠的兩個房間里。
4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放了二十幾張高低鋪床,要睡下六七十個孩子。兩個一年級的孩子擠一張80厘米寬的床;三個二年級的孩子睡兩張拼接在一起的鋪位。夜里上廁所得在黑暗中跨過一雙雙腿,經常把大半個寢室的同學吵醒。而所謂廁所,就是墻角的兩個木頭馬桶。
轉機出現在2003年。這年8月和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分別到麗水、溫州調研欠發達地區發展問題。他不只走企業、到田頭,也看了學校。不少干部群眾反映了農村基礎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明確指示:“要讓農村的孩子念上書、念好書。”
之后,習近平同志又多次協調省教育廳等相關部門共同商議,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
2005年,教育強省建設寫入省委文件,明確提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把農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優化農村教育布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辦學水平。
同年,浙江投入真金白銀,啟動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
2006年9月1日,這是一個寫在長坑小學校史上的新學期。一幢簇新的白色四層小樓矗立在校園里,一樓是食堂,其他3層都是學生宿舍。
縉云縣東渡鎮長坑小學2005年以前的學生宿舍(左),以及現在的學生宿舍(右) 學校供圖
孩子們飛跑進新宿舍,新發現一個接一個——
“一人一張床,不用擠著睡了!”
“快來看,還有廁所!”
……
第二年,周邊縣區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到長坑小學報名。劉勇武說,頂峰時全校一半的孩子來自外縣。
2007年,在“四項工程”基礎之上,浙江把努力做到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食宿改造項目全部開工建設、90%項目竣工列入當年十方面民生實事。
這項政策改善了十余萬名浙江農村中小學生寄宿條件,更帶動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為提升農村教育條件添磚加瓦。
“近20年過去了,今天孩子們依然住在習書記關心下建起的宿舍樓里,內部設施已經更新了好幾代。”劉勇武說,如今宿舍不僅有空調、儲物柜,還開辟了圖書角等園地。
“四項工程”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把農村困難家庭孩子的書本費、學雜費、代管費等費用全部免除。浙江是全國最早實行這項規定的。
愛心營養餐工程,讓山里娃第一次嘗到了牛奶的味道。20年間,一些山區縣中小學生的平均身高增長了十幾厘米。
……
同一片藍天下
“嘉禾參加了學校的扎染社團和科學社團,可忙啦!”新學期開學,杭州市文淵小學五(6)班袁嘉禾媽媽和寧夏老家的長輩打電話,樂呵呵地講起女兒的近況。
這家人扎根杭州已十多年,孩子在公辦學校就讀,與杭州戶籍孩子享受完全同等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兩口子說,孩子入學了,才覺得真正在這里安家了。
今年8月,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與共青團杭州市濱江區委聯合主辦2024年“小候鳥”體育夏令營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供圖
時間回到21世紀初。浙江城市化提速,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希望在父母工作的城市入學,帶來一系列新課題。
習近平同志對此態度鮮明:為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健康快樂地成長創造條件。
連續兩年,習近平同志和在杭州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起慶祝“六一”兒童節。
2005年5月31日,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參加“感受動漫、共慶‘六一’”活動。孩子們有的做陶藝,有的在“小博士”電腦室學做動漫,有的操作小機器人在“太空”找到了礦石標本……
這時,一位特殊的客人來了。孩子們齊聲喊著“習伯伯好”。
交流中,習近平同志對孩子們的父母為杭州的辛勤勞動表示肯定,祝愿孩子們在杭州這個第二故鄉健康快樂地成長。
2006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習近平同志來到杭州樹人小學和孩子們共慶節日。
這是一所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學校。時任校長金小龍記得,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媽媽感慨地說:“過馬路時,孩子會叮囑我們要看紅綠燈,吃完飯還會主動幫忙洗碗。我們平時工作忙顧不上管教孩子,多虧了學校在這方面下功夫。”
杭州樹人小學如今的校園場景 學校供圖
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樹人小學不僅教知識,還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學校里有一間“愛心小屋”,各界愛心人士捐助的文具、玩具琳瑯滿目,每件物品都被標上了分值。過馬路走斑馬線,見到老師同學要問好,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這些日常習慣都能攢積分換禮物。
“習書記來學校時就參觀了‘愛心小屋’,并細致詢問如何獲取愛心積分和獎勵方法。”金小龍說,“習書記再三囑咐我,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來的,要讓孩子們共享優質教育的甘甜雨露。”
浙江省委、省政府把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推動。2006年,浙江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政府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09年,設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專項基金。
如今,符合條件的外省務工人員子女在浙江全面實現流入地升學。2023年,我省義務教育中小學隨遷子女在校生達165.24萬人,占全省義務教育段在校生的28.6%。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