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給力!大西安綠道總規模將達15300公里
長島荷灘鳥瞰效果圖
濱河型綠道效果圖
社區綠道效果圖
郊野型綠道效果圖
一級驛站50個
主要結合森林公園、大型遺址景區、旅游集散中心、交通樞紐、汽車驛站、大型文化體育設施設置,具有休憩、商業、公廁、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放功能,根據人流量、居住量以及地段實際情況,還可能建電影院、民宿。效果圖
二級驛站69個
主要結合遺址公園、綠地廣場、交通設施設置,具有休憩、公廁、自動售賣、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效果圖
三級驛站
主要結合公交站、休息亭靈活設置,具有休憩、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效果圖
“綠道+地鐵”效果圖
未來的大西安綠道不僅是一條道,還是一個倡導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實踐載體。在不久的將來,沿著綠道去上班、沿著綠道鍛煉身體、沿著綠道參加比賽,這樣的生活正在悄然走近你我、走進大西安。“綠道+公交”效果圖
■打造“一城、兩山、八水、五環、十廊”綠道空間
■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將建設三級驛站服務體系
深圳有龍華綠道、武漢有東湖綠道、成都有熊貓綠道,那么大西安的綠道在哪里?什么時候能建好?記者昨日從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根據“大西安綠道體系規劃”,未來我市將在城墻、八水、秦嶺等重要區域,建設1000公里的四級綠道網,綠道總規模達15300公里,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倡導綠色奔跑、共享慢步生活、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質,這是每一個西安人的渴望,也是大西安城市綠道的發展理念。據西安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綠道這一概念在歐美國家興起不到百年卻備受推崇。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的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連接主要的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和城鄉居住區等。綠道主要是以休閑健身為主,兼具慢行交通、文化博覽、體育賽事、生態保障、海綿城市、應急避難等功能。
那么,綠道與傳統慢行道有什么區別呢?據工作人員介紹,傳統慢行道主要供城市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設置在道路紅線范圍內,主要滿足通勤類交通需求,對道路的安全性、便捷性有較高要求。綠道的規格比傳統慢行道更高。它擁有獨立的路權、彩色的鋪裝、配套完善的服務設施、優美的綠化環境,對景觀和安全性都有較高要求,主要服務對象是自行車和行人,與城市主干路及以上級別的道路相遇時,必須采用立體過街形式。位于城市建成區內的綠道,單側綠化帶寬度不宜小于8米;位于城市建成區外的綠道,單側綠化帶寬度不宜小于15米。
根據大西安綠道體系規劃,下一步規劃部門將進一步完成城墻綠道、八水綠道、秦嶺綠道的詳細規劃設計。目前,西安各區縣、開發區也正在抓緊推進各自區域內的綠道規劃建設工作。曲江新區、國際港務區、蓮湖區已完成綠道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其他區縣、開發區也在抓緊開展相關工作,相關綠道建設工作也已啟動。計劃到2021年全市將建設綠道1000公里,初步形成“兩環八水”綠道骨架結構和綠道網絡,不斷提升城市品質,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設規劃
四級綠道網什么樣
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大西安的城市綠道將會是什么樣子?西安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西安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城墻,這是城市的象征,獨一無二,在建設城市綠道過程中,將充分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打造“4.0版”的西安綠道,其必將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大西安城市綠道將以秦嶺、八水為生態基底,充分依托區域內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資源以及城鎮節點,構建起“區域級-市級-區級-社區級”四級綠道網體系,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把大西安建設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大西安的城市綠道包括區域級綠道1420公里,市級綠道1880公里,區級綠道4500公里,社區級綠道7500公里,總規模將達15300公里。
大西安的綠道 如何建
未來,大西安范圍內將形成“一城、兩山、八水、五環、十廊”綠道空間結構,串聯全市生態區、遺址公園、小游園、街頭綠地,形成全域綠化體系。
■兩山綠道
是指秦嶺綠道、北山綠道,主要依托秦嶺、北山山體,沿登山道或現狀道路路側林帶設置,以體驗山塬之趣、山塬之美為特色,總長度約300公里。
■八水綠道
是指依托渭河、灞河、浐河、灃河、涇河、潏河、滈河等河流水系,利用河堤路或水系兩側防護綠帶設置的濱水游憩綠道,以展現優美靈動的濱水風光、塑造活力水岸為特色。通過打造八水綠道,復育唐長安昔日八水護城的生態格局,助力西安“城墻時代”邁向“八水時代”,總長度約1120公里。
■五環綠道
以明城墻、唐城墻遺址、八水四河段(渭河、灃河、潏河、灞河)、繞城高速、西咸環線生態控制帶為依托所形成的五條環狀綠道,總長度約550公里。
其中城墻綠道總體定位為集生態休閑、文化演繹、城市展示的世界級高品質城市綠道公園;串聯資源:串聯三大歷史街區,連接綠地公園、歷史遺址等多個資源點,銜接古都綠道;線路布局:順城巷線路(13.76公里)、環城公園線路(13.76公里)、環城路線路(15公里)。
八水綠道四河段總體定位為面向世界、展現十三朝古都盛景的生態文旅環。串聯資源:以濕地公園為核心,以八水綠道為軸線,由點及線、連線成面,構筑城市大生態系統,實現八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貌;生態體系:以尊重自然為原則,強化八水差異,打造渭河、灞河、浐河、灃河、潏河五大特色水岸系統。
■十廊綠道
以十廊綠道串聯各級綠道網絡,緊密聯系中心城區與外圍區縣,形成展現各城市組團特色的重要休閑綠道體系,綠道長度約500公里。
歷史文化類綠道包括灃鎬綠道、漢城綠道、驪山綠道,以打造周秦漢文化主題為特色;
風景觀光類綠道包括隴關綠道、西寶綠道、太白綠道、杜陵綠道,以展現自然景觀之美為特色;
休閑旅游類綠道包括航空綠道、藍關綠道、終南綠道,以科技、民俗體驗為特色。
綠道周邊有哪些設施
如何才能親近綠道
世界級城市水岸的灞河、城市濱水休閑生活的浐河、城市活力運動公園的渭河、城市田園水岸景觀的灃河、城市郊野水岸景觀的潏河,在這些未來別具一格的城市綠道中,市民怎樣才能輕松自如地走進綠道、親近綠道呢?根據規劃,將有多種交通銜接系統,讓您接駁無憂。
■與機動車交通銜接。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應結合綠道沿線區域已有的社會停車空間,實現資源共享。
■與非機動車交通銜接。應遵循便捷的原則,利用綠道沿線各休閑活動場地、景觀節點、驛站設施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同時預留非機動車停放空間。
■ 與公共交通銜接。綠道出入口應臨近地鐵站、公交車站,形成“綠道+地鐵、綠道+公交”公共交通慢行接駁模式。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記者趙輝采寫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