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道如同一面鏡子,從細微處折射出一座城市的舒適程度和文明高度,讓居民生活更健康,充實,更美好。
“奮力書寫十三五‘陜西答卷’——‘發現陜西之美’鳳凰網國際智庫行” 走進西安高新區,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前主任、鳳凰網國際智庫專家李少義走讀完儀祉湖公園、洨河生態公園和天谷六路天橋等灃惠綠道景觀后,從城市綠道建設的初衷定位、城市公園發展的可持續性及生態城市學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奮力書寫十三五‘陜西答卷’——‘發現陜西之美’鳳凰網國際智庫行” 走進西安高新區
“綠道建設的初衷,需要更高的目的定位。”
“不需要大的口號,我們今天所做的城市綠道建設就是為了人民,為了需求,這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初衷。”李少義認為,城市綠道建設的初衷,需要更高的目的定位。
綠道的概念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西方,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都有比較成功的實踐。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前主任、鳳凰網國際智庫專家李少義寄語儀祉湖公園
灃惠綠道的建設,既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品質提升的標志。李少義認為,西安高新區通過建設城市綠道的方式改造灃惠渠,充分發揮了灃惠渠水系和綠地的生態資源,使其成為現代都市的有機組成部分。
“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和歷史,和未來的對話,這個是中華民族要真正崛起所必須要的。站位站得高了,怎么設計就會好辦了。”李少義說。
“應賦予綠道不同功能,引來更多‘人氣兒’”
“‘empowerment’中國翻譯成‘賦能’,實際上對于綠道來講,就是賦予它更多的功能,不一定一步到位,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要用不同的功能來不斷的增加‘人氣兒’。”李少義說。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民生福祉,綠道建設契合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實在在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灃惠綠道洨河段所在的洨河生態公園位于三星廠區南側,依托蜿蜒曲折的洨河河道,兩岸風景秀麗,沿途空氣清新,綠道兩側集休閑設施和健身設施為一體,給居民帶來美好的城市生活體驗。
灃惠綠道兩岸風景秀麗
行走其間,專家團見到不少群眾或騎行或健步,一邊運動一邊欣賞沿河景色。作為交通廊道、綠色廊道、風情廊道、文化廊道、民生廊道及發展廊道,正如李少義所說,灃惠綠道也正用不同功能吸引著更多“人氣兒”。
“雖然是大公園,但不是越大越好,要搞的精細,精細要考慮到設計上,功能上,我們看到灃惠綠道上的熒光跑道,相距不遠的衛生間,這些都是以人為本的考慮。”李少義說,粗的誰都會做,但是做好一件事難度就在于最后的百分之五,百分之一;要賦予更多功能,有益于人們鍛煉體魄,陶冶情操,珍愛自然,提升文明水平。在未來咱們的公園綠道也可以搞出特色。
“相對快慢,是城市有機體循環的必要條件”
“學術研究運用一個理論叫做城市生態學,我們的古人倡導天人合一,都是追求的自然生態、經濟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和諧。”李少義講到,綠道建設背后,高新區倡導的快城市慢生活理念,是城市有機體循環的必要條件。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區GDP增速13.8%,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一。經濟發展的同時,高新在自我升級中,依舊關注區域生態。這座智能管理、智慧服務的硬科技之城,也擁有了一份“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詩意。
灃惠綠道兩岸風景秀麗
中軟國際作為緊鄰灃惠綠道的西安高新區軟件企業,有近2萬名員工居住生活在附近。李少義說,每一個城市都是一個有機的機體,要快慢有序,這里的慢并不單純是physical,物理上的慢,是給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回味,去聯想,去憧憬,它是生活的另外一方面,有時候生活就需要靜下來。
“家門口就可以跑步,誰不想試一試呢。”李少義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