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血沃川陜鑄豐碑——尋訪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的歷史印記

2022-05-19 17:13:34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西征經漢中到達川北,開始了創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陜西境內主要分布在今漢中市鎮巴、西鄉、南鄭、勉縣、寧強等地。在中共組織領導下,陜南蘇區人民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月5日,漢中南鄭,紅寺湖畔,風光旖旎。一座青石結構的方形建筑巍然矗立,頂端一排紅旗迎風飄揚,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格外鮮艷。這里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當年,紅軍就是在川陜交界的這片青山綠水間,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西征經漢中到達川北,開始了創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陜西境內主要分布在今漢中市鎮巴、西鄉、南鄭、勉縣、寧強等地。在中共組織領導下,陜南蘇區人民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長征一家人”:革命家庭的悲壯長征路

  寧強縣大安鎮烈金壩村,緊挨著川陜蜀道,是一個三面臨河的小山村,陳錦章烈士故居就在這里。故居展室內,大量的文物、圖片和史料,為我們講述著陳家三代11人參加紅軍長征的悲壯故事。

  陳錦章于1925年在上海藝術大學求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后,受組織派遣,他回到漢中開展地下斗爭。1927年,陳錦章組織建立了陜南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大安小組,帶領新發展的黨員和進步群眾冒著白色恐怖,宣傳革命真理,組織地下武裝,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

  1935年,紅軍到達寧強縣(當時的寧羌縣),他動員家人放棄富足的生活參加紅軍。除母親因小腳無法遠行外,其余家里三代11口人全部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在陳錦章家的影響下,寧強涌現出許多父送子、母送女、妻送夫、兄弟相送,甚至全家一起參加紅軍的感人場景。

  長征途中,最初,他們一家人還走在一起,相互照顧。紅軍打響嘉陵江戰役前,一家人被整編分配:陳錦章、陳文華、陳文芳3人被編入作戰部隊,率先向西開進,后來相繼犧牲。陳錦章60歲的父親根據安排,留下來管理紅軍的菜地。這位在家養尊處優的老人心甘情愿頂著烈日種菜、薅草。家中的成年女性,被分配到紅軍被服廠工作,在行軍作戰中飽受顛沛流離和疾病折磨之苦。

  紅軍到達延安時,陳錦章家參加長征的11口人,只剩陳錦章的妹妹陳真仁,其他人均在長征途中或犧牲,或失蹤、失散。

  陜南戰役:開啟長征新征程

  在勉縣新鋪鎮境內的一條鄉間小道上,青山綠水間,陜南戰役新鋪灣戰斗遺址紀念碑默默矗立,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86年前那場激烈的戰斗。

  1935年2月,為策應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發動了陜南戰役。陜南戰役首戰就攻克了寧強縣城,活捉了國民黨守軍團長,紅四方面軍乘勝向勉縣、漢中進擊。駐漢中的國民黨三十八軍軍長孫蔚如一面向西安陜軍司令部告急,一面令獨立旅一團在寧強大安堵截紅軍,并派國民黨三十八軍主力四十九旅駐防勉縣。1935年2月6日,四十九旅旅長王毅武率部到達勉縣新鋪灣,在新鋪灣四周險關隘道日夜修筑工事,力圖憑險據守,阻擋紅軍。

  1935年2月6日晚,紅軍前鋒部隊抵達青羊驛。當地群眾熱情歡迎,還主動為紅軍當向導。紅軍派出少量部隊對新鋪灣敵軍守備工事進行了火力偵察。2月7日拂曉,紅軍部隊突然發起猛攻,一舉占領新鋪灣西面的蜂子嶺。王毅武急令士兵拼死爭奪,至天晚,四十九旅撤退,紅軍堅守一天后,主動退出蜂子嶺。

  1935年2月8日晚,紅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帶領主力部隊向敵人陣地發起總攻,把敵人陣地分隔、沖散,使敵人指揮失靈。此時,向東迂回的紅二六八團已切斷新鋪灣守敵與勉縣縣城的通信聯絡,王毅武怕縣城有失,急令部隊撤退。命令尚未傳到前方,兩翼陣地便全部被紅軍占領,王毅武帶殘余人員落荒而逃。2月9日上午,戰斗結束。

  新鋪灣戰斗,是陜南戰役中關鍵性的一戰。從1935年2月3日開始,紅軍先后發起了6次戰斗,攻占寧強、勉縣,圍攻褒城(今勉縣褒城鎮)、南鄭,殲敵4個多團。2月22日,紅軍達到既定目的后揮師川北。至此,陜南戰役勝利結束,紅四方面軍開啟了長征的新征程。

  紅色交通線:“紅色血脈”的不息脈動

  鎮巴縣黎壩鎮柳營村里,一座看似尋常的農家小院,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這里曾經是黎壩秘密交通站,陜南蘇區紅色交通線上重要的一環。

  紅四方面軍離開陜南,到川北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后,隨著頻繁的戰斗消耗,后勤保障遇到極大困難。

  1933年6月24日,在國民黨第十七路軍三十八軍司令部任參謀的中共地下黨員武志平受中共中央特科的指示,代表國民黨第十七路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漢中達成以“互不侵犯”為主要內容的秘密協議,并在中共陜南特委協助下建立了以漢中為起點的兩條紅色交通線。

  就在兩條紅色交通線即將運行之際,從川北傳來消息:國民黨川軍近100個團的兵力壓向川北,企圖將紅四方面軍總部困在萬源、城口一帶。這樣,經南鄭牟家壩到碑壩進入川北蘇區的交通線將被阻斷。

  獲此情報后,中共川陜省委和紅四方面軍總部經與武志平商議,決定再開辟一條經城固、西鄉到鎮巴進入川北蘇區的紅色交通線,約定第一個接頭地點為鎮巴縣城以南約30公里的漁渡壩。

  武志平于1934年2月1日攜帶從漢中采購的物資啟程趕赴鎮巴,2月16日到達漁渡壩王家客棧,將物資交給紅四方面軍供給部的干部柯大祥。

  鑒于漁渡壩離滾龍坡紅軍駐地太遠,武志平和柯大祥商議決定,在鎮巴縣城西南約60公里的黎壩另設一處交通站。

  武志平到達黎壩后,在交通站(關門埡鄉蘇維埃政府文化委員黎正剛家)將一部分物資交給在此等候的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干部陳友盛,并囑托黎正剛的妻子王三珍擔負起從黎壩交通站到紅軍駐地的物資運送任務。此后,武志平又多次去黎壩執行物資采購和運送任務。

  在川陜紅色交通線運行過程中,許多共產黨員、游擊隊員和革命群眾,在這個特殊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他們的熱血維護了紅色交通線的暢通。

  采訪手記

  走在追尋紅色足跡的路上

  南鄭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鎮巴縣川陜紅色交通線黎壩交通站舊址,勉縣紅四方面軍陜南戰役指揮部舊址,寧強縣陳錦章烈士故居……一個個紅色景點,是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的歷史印記。

  這一路,我們追尋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看著他們寫下的標語,撫摸他們曾經用過的舊物,歷史仿佛就浮現在我們眼前。漢中大地上鐫刻的紅色印記,是黨帶領人民奮斗的真實記錄,是黨帶領人民創造的壯麗史詩。

  這一路,我們感受信仰的強大力量。因為信仰,“長征一家人”放棄富庶優渥的生活,毅然踏上艱苦的長征路;因為信仰,共產黨員、游擊隊員和革命群眾跋山涉水,冒著生命危險維護了紅色交通線的暢通。想到這些,我明白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和輝煌的成就,那是因為一代代共產黨人胸懷信仰、勠力前行。信仰是力量的源泉,戰爭年代如此,今天亦然。

  這一路,我們獲得不竭的奮斗動力。偉大的革命精神不僅屬于那段血與火交織的不屈歲月,而且超越時空、歷久彌新。艱難的歲月雖已遠去,民族復興偉業還在征途,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從紅色歷史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動力,為國家和人民負重前行。

  一路撫今追昔,一路接受洗禮。征途漫漫,唯有接續奮斗,方能不負重托。

  紅色檔案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西征經漢中到達川北,開始了創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陜西境內主要分布在今漢中市鎮巴、西鄉、南鄭、勉縣、寧強等地。

  川陜革命根據地陜南蘇區始于1932年12月底,止于1935年4月,歷時2年4個月。徐向前、王樹聲、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

  (記者 高振博 整理)

  川陜紅色交通線黎壩交通站舊址。 記者 李宛嶸 攝

  “長征一家人”陳錦章烈士舊照。 記者 李宛嶸 翻拍

  川陜革命根據地內景“陜南紅了半邊天”。 記者 高振博 攝

  黎壩鄉秘密交通員王三珍(左)、關門埡鄉蘇維埃政府主席陳占富(中)與紅色交通線的開辟者、中共地下黨員武志平(右)于一九五九年秋在鎮巴縣委機關大院的合影。 記者 高振博 翻拍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川陜革命根據地 長征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