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科天地技術團隊就數字電源模塊原理圖進行論證。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渭南分中心挖掘當地企業技術需求100項、推廣省內高校科技成果485項、促成校企合作50余項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咸陽分中心累計完成企業調研101家,挖掘技術需求130余項,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50余場,促成校企產學研合作項目8項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延安分中心共挖掘當地企業技術需求30余項,組織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3次赴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交流,達成合作意向2項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航空基地分中心累計開展成果推介服務活動10次,發布科技成果100余項,服務基地企業200余家
3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蒲城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蒲城工作站。
據了解,工作站建立后,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將委派科技經紀人在蒲城開展工作,圍繞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科研載體建設、企業技術需求解決等方面重點服務地方領軍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持續推動蒲城產業轉型升級。目前,西安交大已聯合渭南建設市級技術轉移中心1個、縣級技術轉移工作站3個、領軍企業科技服務工作站5個、飛地孵化器1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4個。
“我們與渭南市加強合作,以學校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渭南分中心為依托,初步形成了‘市、縣、企’立體聯動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王文說。2021年,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渭南分中心挖掘當地企業技術需求100項、推廣省內高校科技成果485項、促成校企合作50余項。
與渭南合作,是西安交大加強市縣聯動、助力秦創原建設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渭南、咸陽、漢中、延安等地合作建立技術轉移分支機構,還在西安、渭南、咸陽的部分縣(市、區)建立了技術轉移工作站,派駐科技經紀人在地方長期開展工作,支持當地培育更多含金量高、含綠量高、含新量高的科創項目和科創企業。
解決困擾企業近10年的技術難題
“最近,西安交大技術團隊為我們研發的導軌滑塊關鍵尺寸精密檢測裝備正在進行最后的硬件加工和算法軟件修改,即將進入試運行階段。這將解決困擾企業近10年的技術難題,對我們在直線導軌生產細分領域的創新與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3月3日,咸陽豐寧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茍小靜告訴記者。
豐寧機械創建于1990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各種精密直線導軌副、機床直線導軌等各類導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電子儀器、醫療設備、3D打印等領域,部分產品供應比亞迪、格力、特斯拉等國內外制造業巨頭。但就是這樣一家行業龍頭企業,卻被“滑塊圓弧槽中心距的快速、高精度尺寸檢測方法”這一技術難題困擾了近10年。
“對于圓弧槽中心距的測量,我們一直依靠熟練技術工人采用球頭的齒輪千分尺進行批量測量,用手動影像儀進行初檢和抽檢測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測量精度差、生產效率低,導致后續生產批量裝配困難。”茍小靜說,企業曾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視覺測量領域龍頭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均未能有效解決問題。直到去年9月,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咸陽分中心科技經紀人羅永軍上門走訪后,才迎來了轉機。
經過羅永軍精準匹配,豐寧機械與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楊樹明的團隊進行了對接。“1個月時間,我組織雙方互訪5次,就技術開發細節反復溝通討論,最終在去年11月簽訂了《導軌滑塊關鍵尺寸精密檢測裝備開發協議》。”羅永軍說。
“楊樹明教授團隊采用‘光學測量+算法軟件’的方法為豐寧機械量身定制了精密檢測裝備,大幅提升了測量精度,讓誤差小于2微米,將良品率由原來的85%提升到99%,對企業后續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技術支撐。”羅永軍說。
羅永軍介紹,自去年6月咸陽分中心成立以來,團隊積極走訪挖掘當地規上企業需求,精準匹配對接,累計完成企業調研101家,挖掘技術需求130余項,涉及電子信息、機械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6大領域;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50余場,促成校企產學研合作項目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總金額600余萬元,意向合作金額890萬元。
“今年,我們將圍繞咸陽市‘544’產業布局,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抓手,通過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高質量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引導高校項目轉化落地,為秦創原咸陽核心區建設貢獻力量。”羅永軍說。
豐寧機械項目科研人員在進行技術參數模擬試驗。
為氫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貢獻力量
“今年1月,經過我們牽線搭橋,中油國家油氣鉆井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與學校達成合作共識,決定共建創新聯合體。不到3個月時間,雙方已完成共建研究院協議編制、團隊組建等工作,確定了首年共研項目。”3月8日,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延安分中心負責人茍波說。
茍波所說的創新聯合體,即中油國研—西安交大氫能技術與裝備研究院。據介紹,研究院的主要研發和產業化方向包括氫能制造、儲存、運輸和利用技術與裝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與裝備,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等。
“西安交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教授楊慶遠、副教授高秀峰、副教授吳震等是研究院的核心科研人員。企業每年投入研發經費不低于300萬元,總計不低于1500萬元。經過5年建設,力爭實現氫能裝備技術達到國內一流的目標,為我省氫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茍波說。
茍波告訴記者,延安分中心自去年11月成立以來,圍繞當地傳統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聚焦“雙碳”領域,特別是新能源產業進行業務布局,積極為當地產業發展“鋪路搭橋”。截至目前,延安分中心共挖掘當地企業技術需求30余項,與延安市科技局、延安高新區協同配合,組織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3次赴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交流,達成合作意向2項。
“今年,我們將圍繞延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深入各縣區和重點企業,挖掘技術需求,匹配科技資源,同時注重導入優質產業資源,培育更多科創項目和科創企業。”茍波說。
加速推動特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進入3月以來,陜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卓和他的同事更忙了。依托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源技術開發領域權威專家開發的數字電源模塊,公司已完成樣機制造,進入調試、改進階段。
中科天地總部位于閻良,是一家以開發、生產電源模塊和濾波器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面向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領域。“為實現產品國產化,我們急需在高功率密度數字電源模塊方面實現突破。”劉卓說,“經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航空基地分中心介紹,我們很快與西安交大電氣學院的專家進行了對接,并于去年11月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
航空基地分中心科技經紀人馮鑫介紹,針對企業技術需求,西安交大的專家從專業角度提出了低成本、低風險的開發方案,得到了企業高度認可。相比于中科天地原有的傳統模擬電路,新開發的數字電源模塊具有速度快、體積小、成本低的優勢,可以實現智能、高效的電源轉換與控制,成本可降低50%,在此基礎上研發的產品預計每年可帶來2000萬元的收入增長。
除了中科天地,航空基地分中心還分別協助陜西航空精密合金、西安鑫旺礦業、興航航空等多家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開展合作,解決產品開發、產線升級、技術研發等問題10余項。
“去年以來,我們把西安交大的科研創新能力與閻良航空產業重大需求相結合,在當地組織了先進制造、復合材料、智慧工廠等不同主題的科技成果路演,開展專家問診、科技論壇、專項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活動,為企業、高校、政府建立了溝通交流平臺,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馮鑫說。目前,航空基地分中心累計開展成果推介服務活動10次,發布科技成果100余項,服務基地企業200余家。
馮鑫告訴記者,今年,航空基地分中心將依托秦創原·陜西航空產業兩鏈融合示范區建設,以產學研合作為牽引,推動特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