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秋風一陣涼,三春不如一秋忙。近日,榆陽區77萬畝玉米進入收獲期,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各類大型農機齊上陣,將“豐收在望”變成“顆粒歸倉”,田間地頭、村居庭院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人景象。
各類大型農機收割玉米
在紅石橋鄉馬路灣村集中連片的玉米種植基地里,大型玉米籽粒直收機正在作業,玉米割臺猶如一只巨型的手臂將玉米穗通過升運器送入脫粒滾筒,金黃的玉米粒便進入收割機的“糧倉”,玉米穰粉碎物則直接拋灑在農田里,摘穗、剝皮、脫粒、裝運等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省時省力。這種玉米籽粒直收機不僅能夠節約成本,還能降低糧損,有效促進玉米生產方式轉型升級。
“我們合作社引進美國凱斯4099玉米棒脫粒機,每天可以收割大約300-500畝玉米。從收玉米到脫粒轉運后進入烘干廠,全程實現一體化智能化。”榆陽區宏源畫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隨畫說。
榆陽區77萬畝玉米進入收獲期
而在巴拉素鎮三場村村民宋文華的玉米地里,收割機正開足馬力收割玉米。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排排玉米稈瞬間倒下,機器過后,地面上留下一層粉碎后的秸稈。兩個來回,收割機里一個個色澤金黃的玉米棒傾吐而出,很快就裝滿運糧車。
“我今年種了三十多畝玉米,之前我們兩個人需要一個月才能收完?,F在有了大型收割機五六小時就收完了?,F在玉米種植,從種到收都是機械化作業,給我們減輕了負擔,節省了勞力。”巴拉素鎮三場村村民宋文華說。
村民展示收割的玉米
據悉,榆陽區今年種植玉米77萬畝,受疫情影響,春種秋收期間來榆陽區跨區作業機械減少,為了應對極端天氣和疫情反復等條件下機械緊張問題,今年三月份,區農機服務中心從全區300多家農機合作中,擇優選取了94家農機服務組織,成立了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確保全區糧食安全生產有序進行。
“玉米作為我區主導產業之一,從春季的耕種到秋季的收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今年我們爭取了近一千萬元資金用于農業生產托管補助,在托管補助的帶動下,減輕了農民的種糧成本,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榆陽區農機服務中心業務室主任潘文偉說。(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賈赟 田苗)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