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來,陜西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370.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409.4億元、增長75.8%
■ 十年來,農民收入由2012年的6285元增長到2021年的14745元、增長134.6%
■ 十年來,建成2011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糧食總產達1297.9萬噸、較上年增長2.2%,實現“十九連豐”
■ 十年來,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達85%,蘋果、獼猴桃產量居全國第一
12月13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邀請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韜圍繞“緊盯建設農業強國目標 踔厲奮發推進鄉村振興”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十年來,陜西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370.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409.4億元、增長75.8%,農民收入由2012年的6285元增長到2021年的14745元、增長134.6%,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建成2011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糧食總產達1297.9萬噸、較上年增長2.2%,實現“十九連豐”。全省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培育九大產業鏈,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達85%,蘋果、獼猴桃產量居全國第一。
全省綠色發展取得實效,建成111萬畝旱作節水農業,化肥農藥用量連續4年下降,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0.6%、94%。全省創建58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省農村面貌持續改善,全省新改農村戶廁484.4萬座,普及率達78.1%。93%的自然村實現垃圾收運處理,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明顯提升。全省農村改革走深走實,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清零。
下一步,陜西將加快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陜西將全力以赴守好糧食安全底線,持之以恒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配套”,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堅持藏糧于地,在耕地上挖潛力,確保糧食面積只增不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千萬畝“噸糧田”和高產田;堅持藏糧于技,向農業科技要產出,加大農業科技攻關力度,全方位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堅持組織引領,以規模經營提效益,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糧食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經營,提升糧食規模經營效益。
陜西將聚合要素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特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和增收增效。堅持因地制宜,打造主導產業,抓好特色產業政策創設,進一步明晰農業主導產業主攻方向,圍繞主導產業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產、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立足延鏈強鏈,打造融合載體,力爭用三年時間再創建5個國家產業集群、8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國家級產業強鎮和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一批融合載體,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突出龍頭引領,培育經營主體,構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梯隊,帶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發展壯大;著眼聯農帶農,完善利益聯結,加快建立完善主體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陜西將立足實用實施鄉村建設,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創建美麗宜居村莊。匯聚工作合力,突出重點任務,建立分級落實、部門協作、常態推動的工作機制,統籌謀劃,合力推進;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以陜北、渭北等干旱寒冷地區為重點,聚焦節水和防凍兩個關鍵,提高改廁質量實效;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持續完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農村污水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深化村莊清潔行動,突出重要時節,分階段打響四季戰役;加強鄉村社會治理,完善“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陜西將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穩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農村各項改革,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接續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加快“薄弱村”向“強優村”轉變。(記者 吳莎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