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題:感染者增多是原始毒株回來了嗎?高危人群咋預防?——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藺娟、張逸飛
近期有網民反映,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重癥患者也在增加。原始毒株回來了嗎?出現“白肺”有沒有后遺癥?高危人群該如何預防?國家衛健委組織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于凱江、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曉春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問:有網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因為救治不及時,拖成了肺炎。怎么認識這個問題?
于凱江:國家在及時出臺優化措施時,同步進行了相關部署。落實分級診療工作,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積極作用,對其職責和定位進行了明確。特別是三級醫院要重點收治高齡、患有基礎疾病等高風險人群,擴充發熱門診和急診,擴容重癥資源,尤其是重癥床位、醫療力量,重點滿足急危重癥患者的診療需求。
目前個別患者出現就醫晚的情況,為避免這一問題,建議出現感染癥狀要做好居家健康監測,如果出現連續三天以上高熱、呼吸困難等轉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
問:近日,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診療過程中發現了肺炎,甚至肺部CT呈現“白肺”現象。有網友認為,“白肺”與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爾塔毒株有關。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于凱江:目前我們監測到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BF.7和BA.5.2,沒有監測到早期原始毒株和德爾塔毒株。這與接種疫苗也沒有關系,目前的臨床結果和國內外文獻都顯示,接種疫苗后發生重癥的概率會顯著下降,不接種疫苗發生重癥的風險則會增加。
何英利:不僅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個病原體都可能引發肺部炎癥,加之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出現肺部感染的風險增高,并非所有的“白肺”都是新冠病毒導致的。
問:如果出現“白肺”,臨床上采取什么治療措施?預后如何?有無后遺癥?
于凱江:臨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種:一是給氧治療,包括有創機械通氣、無創通氣;二是俯臥位通氣;三是免疫調理、營養支持。這些方法都能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多數預后良好。
馬曉春:從這三年的臨床觀察來看,無論是從肺功能還是從影像學的吸收上,多半患者恢復得都很好,肺部有明顯殘留損傷的情況極其少見。
問:此前,奧密克戎毒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以輕癥和無癥狀為主?,F在一些老人因新冠病毒感染導致肺炎,甚至出現死亡。該如何解釋?
何英利:總體來講,目前醫院住院患者中,重癥患者數量較以前有所增多,主要是由于感染基數大所致。奧密克戎本身導致重癥的風險并沒有增大,但感染的患者基數增多,相應的重癥患者也成比例地增加。
馬曉春:一些高齡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的老人,以及需要長期透析或腫瘤晚期患者,本身就是脆弱人群,感染之后會使病情加重。這部分人群應該是我們重點保護的人群。
問:有網友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屬于新冠高危人群,極易發展成為肺炎。該如何預防,萬一感染怎么治療?
于凱江: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在疫情流行期要更加注意個人防護,減少聚集,做好日常消殺,盡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健康監測要更加科學嚴謹。如有吸煙等不健康行為,要盡快戒煙,減少對呼吸道的不良影響。
馬曉春: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持續高燒、氣短、呼吸困難,特別是血氧飽和度降低明顯、基礎病有所加重,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可能是損傷加重的征兆,要盡快到醫院救治。治療時可進行高流量吸氧、無創通氣,服用化痰平喘藥物,便于盡早康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