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骨骼(資料圖片)
近半個世紀前,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發現了大熊貓的骨骼。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漢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樣發現了兩千年前的大熊貓骨骼。
“動物殉葬坑內出土的這具大熊貓骨骼非常完整,頭向帝陵,尾向西邊,這應該是秦嶺北坡的大熊貓。”考古專家表示,《史記》中記載有“渭川千畝竹”,說明當時的西安附近環境是非常適合大熊貓生長的。1975年,在漢文帝母親薄太后南陵西北的小型外藏坑還曾經發現過大熊貓頭骨和犀牛的骨骸。
漢代人事死如生,有著給逝去的先人按照生前的生活習慣、起居用度來打造一個地下世界的習俗。桓寬在《鹽鐵論》中曾說:“今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考古發掘出的陪葬的文物及五谷糧食、家禽家畜等方面,都體現了這一點。“動物殉葬坑,象征皇家陵園的地下苑囿。”專家稱,作為漢文帝霸陵這樣帝王級別的陵墓,這類埋藏動物的外藏坑,應該象征著皇家苑囿,是帝王在另外一個世界或賞玩或使用的動物儲備。除此之外,在古代,動物骨骼陪葬還是財富及權力的一種體現。因此,雖然漢文帝以節儉名留青史,但從發掘出的動物骨骼來看,他的陵墓仍舊采取的是“減禮不減制”的規格。
事實上,陪葬珍禽異獸象征皇家苑囿的做法由來已久,只是隨著陵園規劃形制的發展,表現出不同的形式而已。記者梳理相關信息發現,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戰國晚期神禾塬大墓,被學者認為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陵墓,在其外圍的外藏坑中,就有一條外藏坑內陪葬大量的珍禽異獸。同時,秦始皇帝陵外藏坑中也有一條為水禽坑。這些都說明了皇家陵墓會使用動物進行陪葬的習俗。(記者 趙爭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