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嶺腳下的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
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的蕎麥花海。 (圖片均由記者 謝偉 攝 資料圖片)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萬工程”自2003年6月啟動以來,20年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
“千萬工程”,萬千氣象。西安正在實踐中汲取行穩致遠的智慧力量,堅持守正創新,繪就色彩斑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一
“重生態、整體美”,鄉村有形更有魂。
“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鄉村,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去年6月,西安從十余家設計院精選100名設計師,進駐8個涉農區縣100個涉農鎮街,為“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么建設鄉村”提供新思路。關中環線景色優美、秦嶺山間資源豐富、白鹿原上民俗悠長、石川河畔風景宜人……一年多來,設計師們深入調研所在村鎮實際,因地制宜,補短板、揚長處,用心描繪鄉村變美的藍圖。
西安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編制《西安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規劃》,6月制定出臺的《2023年度高標準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方案》明確,今年打造30個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同時,分類推進“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編制,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方案》“6大提升工程、22 項行動”,并明確具體目標:年內完成2.06萬座農村戶廁改造、3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秦嶺北麓沿線為重點全域打造“花園鄉村”,年內,60個市級美麗村莊將與大家見面……
鄉野田間、白云飛鳥,雞鳴蟲叫、裊裊炊煙,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是人們向往的鄉村田園生活場景。這些場景,在西安的鄉村鎮街處處可見。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5月,正是蕎麥花盛開的季節,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歌聲飄揚,歡聲笑語,藍田縣“四季村晚”將鄉情、鄉愁相交織,村味、農味相融合,古韻、時尚相通連。“鄉村振興,既要讓鄉親們的口袋富起來,也要讓大家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該縣文旅局工作人員表示。
西安將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站在農民需求的角度策劃活動,融入地域特色,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變“文化下鄉”為“扎根在鄉”。進一步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提升。
二
“重產業、活力足”,美麗經濟促增收。
西安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更高水平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加快提高都市型特色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做好“土特產”文章,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西安市關于扎實推進都市型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3年底,全市特色現代農業總產值達到 465億元。農民增收方面,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
綠水青山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把好日子帶到眼前。毗鄰環山路的周至縣樓觀鎮周一村,便是鮮活的例證。周一村搭上電商這列“快車”,注冊打造了“周一村”“少鮮隊”等獼猴桃電商品牌,成為獼猴桃“淘寶第一村”。2023年,隨著200余畝“京東農場”的建立,村經濟集體將持續壯大。
有了經驗積累,西安加強與阿里、盒馬、京東等企業合作,幫助脫貧地區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產業發展短板,將持續帶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
三
“重規劃、深度融”,推動城鄉“同奔赴”。
“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涌現出一批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村莊,傳統文化、非遺傳承、藝術創造賦予美麗鄉村新的內涵。
秦嶺腳下的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不僅有充滿文藝氣息的8號公路、美術館、咖啡店,還有紅火的“村晚”和“關中忙罷藝術節”,吸引很多人前來“打卡”。
看到村里的好光景,在外打工的人陸續回來了。村民王濤在家里開起了農家樂,“旅游旺季一個月純收入有兩萬多元,老人孩子也能顧得上,這日子不美?”
從旁觀,到參與,再到不斷融入,藝術家、當地政府、村民共同探索,蔡家坡以藝術與鄉土的自然融合,連接城市與鄉村。
西安作為特大城市,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具有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一方面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依托西安消費市場,讓農產品變成商品,把消費引向農村,以需求帶動供給,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銷、好價的“五好”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另一方面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四
“重黨建、合力強”,高質量黨建作引領。
“千萬工程”堅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西安持續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更好地把“浦江經驗”和“楓橋經驗”結合起來,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讓廣大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在臨潼區神東村的幸福大食堂,花5元就能吃上一頓葷素搭配的熱乎飯;村民生病,新農合和大病救助報銷的剩余部分,村里用“大病救助基金”來補助;只要在村上領車票,就能免費坐上前往臨潼區和閻良區城區的公交車……
神東村的轉變,離不開黨建引領——
通過好中選優“留”、就地取材“選”、廣開門路“引”等多種方式,引導“四類人員”進“兩委”班子;落實村干部補貼與集體經濟收益掛鉤獎勵暫行辦法;建立黨群服務中心,配套便民服務、綜治調解、農家購物等“六中心”……
這幾年,神東村通過入股合作、發包租賃等方式創收增益,村集體經濟資產達到3500萬元,從一個經濟薄弱的普通鄉村,發展成產業興旺、宜居宜業的“幸福美麗鄉村”。
從浙江“美麗示范”到全國“美麗效仿”,“千萬工程”成功的秘訣,為西安提供了寶貴借鑒。西安將守好糧食安全這一底線,抓好產業振興這一關鍵,發揮科技創新這一優勢,用好深化改革這一法寶,做強縣域經濟這一支撐,努力形成“城市讓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的生動圖景,為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 朱雪嬌 見習記者 高茹鈺 羅嘉昱)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