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中宣部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西安。西安在文旅融合、自主創新等領域的經驗和樣本,引發中央和省級媒體關注,“高質量發展”的西安實力刷屏!
文旅事業充滿活力
9月5日晚,“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第一站來到西安城墻景區,感受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記者通過筆觸和鏡頭記錄下“一步入唐”的迎賓盛禮:“伴隨著‘鴻臚寺卿’嘹亮的嗓音,吊橋落下,城門開啟,一場儀式感滿滿的大唐迎賓盛禮演出讓現場觀眾切身感受到來自古城西安的熱情與浪漫。全新版《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演出在確保城墻文物安全的基礎上,運用尖端的聲、光、電、裸眼3D等科技元素,為觀眾打造唯美、時尚、震撼的視聽盛宴。”
火樹銀花的大唐不夜城和充滿唐風古韻的大唐芙蓉園也備受矚目。《在這里,看游客演繹大唐盛世》《零距離感受長安》《西安大唐芙蓉園:唐“潮”表演助力傳統文化傳播》《請來大唐不夜城打卡》《特色街區點亮西安“夜經濟”》 《Vlog:西安夜經濟 “越夜越精彩”》……《光明日報》微博、中國新聞網、《經濟日報》客戶端、新華社多篇鮮活的報道令網友“閃回”大唐。
“漫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區,仿唐建筑飛檐斗拱、層樓疊榭;華燈初上后燈火璀璨、游人如織。白居易筆下的雁塔題名、詩仙李白的醉酒吟詩、古詩古畫中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謀杜斷……散落在史書典籍中的故事遺珠,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現場互動等形式,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新華社報道如是說。
自主創新引領發展
9月6日,采訪團前往絲路科學城、秦創原總窗口綜合服務中心等地,感受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脈動。
《光明日報》一組報道科技感“滿格”:《冷凍的金魚復活了》介紹了由陜西銀豐生物研發的“冷凍”技術;《物質內部電子運動信息也能跟蹤記錄》介紹了一組“大國重器”——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部“最強大腦”以智能算力推動產業能級提升》報道了一款千億級參數規模的“秦嶺·秦川交通大模型”……
新華社系列報道《陜西西安:建設“未來之城” 助力產業發展》《新賽道上跑出新優勢——西安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速寫》《陜西西安:科技創新孵化引領高質量發展》,探尋西安在科教興市、創新立市、產業強市等方面的生動實踐。
中國新聞網在《陜西秦創原為企業創新注入“原”動力》一文中,盛贊秦創原多重創新扶持政策——“作為陜西最大的孵化器,秦創原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文章高度評價陜西營造出“熱帶雨林”式的科創生態:陜西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龍頭,推動構建“熱帶雨林”式科創生態,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聯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鄉村振興亮點十足
《人民日報》9月7日13版以《“關中忙罷藝術節”,有看頭》為題,聚焦正在西安鄠邑區蔡家坡村舉辦的一場充滿生機活力的藝術節。文章表示,藝術節從以前只在夏天舉辦,變為全年有活動、有項目,高品質的鄉村文化新內容、新場景、新業態不斷出現。“本屆‘關中忙罷藝術節’以鄉村文化振興與建設為重點,設置了民俗影展、終南戲劇節、大地生態藝術展、終南鄉集、終南鄉宴、民俗泥塑工作室計劃等活動。”
9月9日,陜西首趟漢唐文化主題旅游專列開行,引發央廣網、中國新聞網、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圍觀。據介紹,這趟主題列車在車廂內專門設置了“漢唐文化體驗館”,通過多種形式的唐文化裝飾營造出濃厚的大唐氛圍,讓游客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盛唐。在車廂內,旅客不僅可以看到精心復原的漢服、甲胄,還可以親身體驗換裝,讓整趟旅程充滿了時空交錯的新奇感。
兩大視聽盛宴上周在西安奏響:新華社融媒報道《發現一支“西安寶藏樂隊”》《西安鼓樂純享版,我先收藏了》,再現被譽為“中國古代交響樂”的西安鼓樂。2023西安交響樂團舉行戶外公演的同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市民、游客和廣大網友共享一場戶外大型音樂盛宴。(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