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安塞腰鼓,舞出美好明天

2024-03-07 20:05:10  來源:延安日報  


[摘要]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首批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518項,其中,民間舞蹈類有41項,安塞腰鼓為其中之一。...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首批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518項,其中,民間舞蹈類有41項,安塞腰鼓為其中之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安塞腰鼓名列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是毋需置疑的。那么,在黃河流域的民間文化中,安塞腰鼓是怎樣凸顯其地位和作用的?它有著怎樣的前世與今生?它對未來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IMG_256

  一篇散文與一部電影

  “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這句話出自著名散文家劉成章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劉成章是延安人,1961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1986年,他創作的散文《安塞腰鼓》發表于《人民日報》,并獲魯迅文學獎,被選入《中國當代散文精華》,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安塞腰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能隨著作家的作品入選中學生語文課本,這在整個陜北民間藝術中應該說是少有的。也正是由于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使安塞腰鼓在青少年中得到較廣泛的普及,增加了青少年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熱愛。

  同樣讓安塞腰鼓名揚四海的,是電影《黃土地》。1984年3月,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和張藝謀來到安塞。150名被高原烈日曬黑了臉的黃土地漢子打起腰鼓,如萬馬奔騰過草原,如滾滾黃河一瀉千里,陣陣春雷激蕩于山谷大地,那是黃河流域古老藝術蘊藏的巨大活力和雄渾之勢。著名作家高建群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聲震海內外,給中國的舞蹈藝術帶來崇高榮譽的安塞腰鼓是這樣。西部電影的開山之作,電影《黃土地》的拍攝場景,就是在安塞。”

  據說,《黃土地》攝制組的同志們在黃土山梁上拍攝完踢踏起滾滾黃土席卷而來的腰鼓雄風,激動得熱淚盈眶。

  西部電影,因為《黃土地》,因為安塞腰鼓,而給廣大影視劇帶來巨大的震撼。

IMG_257

  宋代腰鼓畫像磚

  鼓,在中國遠古時期就已經產生,是一種擊打樂器。關于安塞腰鼓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其中,起源于戰爭的觀點,人們相對比較認同。據專家考證,安塞腰鼓約起源于秦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時,安塞處于邊關。腰鼓如同刀槍弓箭一樣,是戰斗中必不可少的裝備。每當遇到敵人突襲時,擊鼓報警;當作戰失利時,鳴鼓告急,請求救援;當兩軍對峙、對壘交鋒時,擊鼓以鼓舞士氣;當作戰勝利時,擊鼓以慶賀。

  由于缺乏一定的史料支持和實物考證,安塞腰鼓起源于秦代,尚不能形成一致的觀點。但是,1989年,在安塞縣招安鎮岳中莊村出土的“安塞腰鼓”宋代畫像磚,卻從文物考古學的角度證實,安塞腰鼓在宋代已經成為安塞非常普遍的一種民間藝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畫像磚現陳列于安塞區文化文物館。岳中莊村處于安塞杏子河流域,為延河上游支流。這一帶黃土綿延,雨水豐沛,農耕時代適宜農業的發展和人類的繁衍生息,因而為當時的民間文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據參與出土畫像磚的謝妮婭說,當時出土的畫像磚比較多,在一處宋代古墓較多的山坡上,挖出了好多畫像磚,是他騎著自行車,將畫像磚運回文物管理單位的。

  畫像石上的腰鼓表演者動作粗獷有力,造型舒展瀟灑、生動活潑,極富韻律美和節奏感,對研究安塞腰鼓的發展提供了準確的文物資料。

  歡慶腰鼓與勝利腰鼓

  鼓,與革命結合是如此緊密。在風起云涌的革命戰爭年代,安塞腰鼓在解放區演出,用以激勵士氣、歡慶勝利。沒有哪一種鼓能像安塞腰鼓這樣,發揮藝術為民族獨立和自由的鼓舞作用。

  1951年10月,安塞縣馮家營村農民腰鼓手蔡維杰、郭家峁村農民鼓手曹懷榮背著腰鼓步行52天,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演出。蔡維杰出生于民國時期。他生前講,他的祖父、父親都會打腰鼓。

  1991年,貴州作家湯保華來安塞采訪老腰鼓手蔡維杰,創作了以安塞腰鼓為題材的中篇小說《乾坤鼓》,發表于1992年第12期的《人民文學》。曹懷榮于2018年去世,生前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后,當時,延安魯藝的文藝工作者到安塞采風,被安塞腰鼓所吸引。據蔡維杰講,以前安塞腰鼓的服飾,是“盔纓馬刷,戰巾戰袍”,類似于今天看到的古代戲曲中雜耍武生的形象。魯藝的文藝工作者對安塞腰鼓的服飾和表現形式進行了改造,白羊肚手巾,羊皮馬甲,接近于民間秧歌服飾,使腰鼓在宣傳新思想、鼓舞革命士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后,腰鼓在陜甘寧邊區被廣泛普及,好多演出中都能看到腰鼓表演。后來,隨著革命戰爭的勝利,安塞腰鼓打遍大江南北,被譽為“歡慶腰鼓”“勝利腰鼓”,我們現在可以從解放戰爭時期拍攝的影像資料中,看到安塞腰鼓表演的場景。

  千面腰鼓舞過天安門

  一分二十秒,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多么短暫的一瞬間,仿佛是流星劃過,又如雨后彩虹般轉瞬即逝。

  然而,它又是那么震撼人心。它凝固成一首史詩,一曲交響樂,一座豐碑,鐫刻在人們的記憶里。

  伴隨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優美歡快的旋律,一千名來自陜北黃土高原的漢子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他們那寬大的臉龐被高原烈日曬得如同高粱一樣黝黑,流淌著汗珠兒的臉如同那布滿道道溝壑的黃土地。他們分別腰挎一只牛皮腰鼓,揮舞著彩綢。

  “腰鼓百面如春雷”,這是蘇軾的詩句。而這位杰出的詩人絕對沒有想到,近一千年之后,千面腰鼓舞過天安門,是何等輝煌、壯觀,體現出我們民族昂揚奮進的精神。

  那是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群眾游行表演中,安塞千人腰鼓方陣舞過了天安門。

  從1951年10月,安塞16名腰鼓手赴京參加慶國慶兩周年演出,到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2019年國慶70周年,安塞腰鼓均參加了慶國慶的盛大演出,為祖國的巨大變化奏出了時代強音。

  1990年9月22日,425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中國政府舉辦的首次大型國際運動會,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相聚在北京”大型文藝演出;1997年9月,安塞腰鼓參加了香港回歸慶典演出;1999年9月,安塞腰鼓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城市運動會開幕式表演;2021年9月,安塞腰鼓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演出。從1990年以來,安塞腰鼓先后40余次參加全國性的大型活動演出,展現了東方古老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奮進精神。

  除此之外,安塞腰鼓還先后赴德國、泰國、意大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演出,彰顯包容開放的文化自信。

  從1942年安塞腰鼓在延安棗園給中央領導拜年,安塞腰鼓伴隨著革命的節節勝利,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參加了重要的慶典演出,見證了百年來中華民族從貧窮落后走向繁榮富強的曲折歷程。安塞腰鼓那奮進的舞姿,不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嗎?

  鼓舞盛世,舞出美好明天

  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安塞腰鼓形成了剛勁激昂、剽悍豪放、氣勢磅礴、深厚莊重、鏗鏘有力、威猛剛烈、流暢飄逸等藝術特點。鼓手們表演起來有“能勁、狠勁、蠻勁、猛勁、虎勁”,這“五勁”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的藝術特點。

  2000年4月,安塞腰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在無錫舉辦的“中華鼓王”大賽,獲“中華鼓王”稱號。

  民間的,就是民族的。安塞腰鼓所展現的,是來自于大地純樸厚重的原始力量,是蘊藏于民間火與力的活力迸發,是張揚著堅韌與自強的精神內涵。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安塞腰鼓在新時代舞出新風采,舞出美好明天,是我們的希望,也是安塞腰鼓鼓舞盛世的價值所在。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安塞腰鼓 文化 藝術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