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康
讀書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大的愛好”,每年的新年賀詞,透過媒體鏡頭看總書記身后的書柜,擺滿了“文史哲”類書籍,細心觀察會發現,每年書柜里的書籍名稱會有變化,但不變的是總書記對書的“不解之緣”。
總書記倡導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結合讀書心得,我認為有以下“五要”。
一要有好讀書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愛好讀書,才能被書所吸引,拿起書來就會神情專注,閱讀得津津有味,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進入忘我的狀態。否則,面對書本熟視無睹,拿起書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讀起書來味同嚼蠟,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
二要有讀好書的抉擇。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閱讀完所有的書籍,挑選什么樣的書來讀就變得至關重要。挑選好書來讀,猶如與良友相伴,“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好書猶如黑暗中的燈塔,照亮前進的方向,給人心靈上的啟示,讓人心胸變得“豁然開朗”。
三要有讀書的好方法。“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讀書方法得當可以“事半功倍”,讀書方法不當則“事倍功半”。南宋理學家、思想家朱熹在《訓學齋規》里講到,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即眼要看到、口要讀到、心要悟到。這三個“到”字發人深省,成為后世讀書的準則。
四要讀書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不去思考文字背后的道理,往往會掉進知識的“汪洋大海”,而找不到“東南西北”。如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題是一加二加三,一直累加到一百,問最后的總和是多少。如果沒有思考明白連續自然數相加的“道理”,而是從左往右依次相加,很難想象能在短期內得到正確答案。
五要讀書實踐相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中的知識,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實踐,才能理解得更加通透。我國古代“相馬”專家伯樂所寫的《相馬經》中說:“良馬額部隆起,目如青蛙,四個蹄子猶如壘起的酒曲餅。”有一天,他的兒子按照書上所講的特征去“相馬”,結果捧著一只癩蛤蟆回家,給父親說自己“相”中了一匹良馬。這個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讓人深思。
書到用時方恨少,讓我們捧起一本散發著油墨香的書,沉浸其中,遨游知識的海洋,品味世間百態,感悟讀書帶來的樂趣吧!
(作者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