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市立足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以強化村集體經濟產業支撐為突破,推行“黨建引領、因村施策、產業帶動”模式,激發村級產業發展內生活力,靶向發力推進鄉村振興。
荒山變果園 結出致富果
端午時節,走進沙峁鎮興四村千畝雜果園,漫山枝繁葉茂的杏樹映入眼簾,一顆顆金黃的杏子懸掛枝頭,清新的空氣里,飄著淡淡的清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采摘。
“趁著端午節假日,帶著孩子來到沙峁鎮興四村雜果園,正好杏熟了來摘點杏,體驗一下田園生活,神木現在農村經濟發展得挺好,今天孩子們采摘得也挺高興,杏也挺好吃的。”市民李亞平高興地說。
這兩年,沙峁鎮興四村圍繞“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的發展思路,積極培育發展村集體產業,全力打造集觀光、游樂、休閑、采摘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延長村集體產業鏈,給鄉村單一的產業增加“自主造血”功能,通過村集體雜果園的發展帶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持續增收。
“我負責雜果園的管理,平時主要剪剪樹枝、澆澆水、打打農藥,每個月能掙5000元,一年下來能掙6萬元。”沙峁鎮興四村雜果園管理員折金生邊給游客采摘杏子邊介紹。
“目前,興四村共建成1000畝雜果園,種植有杏樹、棗樹、梨樹、蘋果樹等7個品種,主要以采摘為主,現在正是杏子的上市時間,歡迎廣大市民前來采摘。”沙峁鎮興四村黨支部副書記張世平說。
巧念養牛致富經 鄉村振興有“犇”頭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馬鎮鎮劉楊家溝村過去村里產業基礎薄弱,外出務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鎮村兩級領導班子聚焦發展薄弱環節,創新思路,將村里閑置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建成規模化養殖場,大力發展種牛養殖產業。目前,劉楊家溝村養牛產業初見成效,養殖場內,一頭頭體格健壯的肉牛正悠閑進食,標準化育肥場、青貯飼料池等一應俱全。
“從2020年籌建村集體養牛場,共建成牛棚14座,目前,存欄能繁母牛和肉牛500余頭。以‘鎮村共建、村組管理、個戶養殖’”的模式運行,每座牛棚租金12000,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6.8萬元的租金收入。”馬鎮鎮劉楊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馬啟義向記者介紹,村集體第三期8座牛棚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可為村集體增加9萬多元的收入。
近年來,馬鎮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探索農村發展新路子,利用黃河沿岸的平整水地,發展大棚蔬菜,在山上利用廣袤黃土地的優勢,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通過多元化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這兩年,馬鎮鎮政府在做大傳統紅棗產業的基礎上,利用沿黃近萬畝土地及建成的200余座大棚,種植綠色有機蔬菜發展種植業。積極引導村民完成土地流轉建設寬幅梯田,種植青貯玉米,建設標準化養殖場,擴大畜牧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馬鎮鎮副鎮長李正亮說。
近年來,神木市把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通過盤活閑置資源,讓“沉睡”資產變為增收“活水”,健全完善“黨支部+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強化農村產業“造血”功能,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激發鄉村產業活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許鵬 通訊員 任鑫)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