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演示“逃生座椅”在轉彎時平穩沒有卡頓。(記者 于忠虎 呂聰 實習生 白嬌月 攝)
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樓梯間的消防通道是最主要的逃生途徑。但當危險真正來臨時,若住戶都從樓梯間疏散,混亂無序,加之煙霧彌漫、視線受阻,容易引發故。特別是老弱婦幼等脆弱群體,行動遲緩,撤離難度較大。不少人只能等待救援,無法有效自救互救。
為有效解決高層建筑涉險人員群體性緊急疏散這一難題,西安一家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打造“高層建筑應急保障系統”,將傳統樓梯扶手改造成“平急兩用”扶手軌道,搭配核心裝置“逃得快”和折疊座椅,實現了緊急情況下高層涉險人員的快速疏散,并創新性提出了“防、消、救”+“逃”立體化防控救援體系。
2019年《西安晚報》曾以《火災“逃生神器”亮相灃西新城》為題,關注報道了陜西咸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火災“逃生神器”在網絡爆火。因其產品極具創意、設計巧妙以及實用性,受到網友熱議。五年過去,乘著秦創原、西安“雙中心”建設的“東風”,這款“吸睛”產品到底應用場景如何,有沒有新的成果?記者進行了深度調查。
產品實現全方位升級
變傳統“步行逃生”為“機械逃生”
“經過幾年的市場化應用與研究,目前,我們的產品在外觀、材質、性能等方面實現全方位升級。”得知記者來意,陜西咸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曼帶記者來到灃西新城天福和園小區。該小區已在樓梯間消防通道完成“高層建筑應急保障系統”項目的改造落地。
穿戴座椅裝備,掛上核心裝置,啟動,下滑,轉彎平穩,即剎即停……在技術人員現場演示的同時,崔曼介紹,該系統升級后的實物裝置仍由扶手軌道、核心專利“逃得快”、折疊座椅三部分組成。
記者看到,經過改造的樓梯間扶手軌道與普通樓梯扶手并沒有明顯區別,只是扶手下部有一條凹槽。“我們在不改變建筑原有結構的前提下,對樓梯扶手進行改造,使其具備扶手、逃生雙功能。初代產品采用不銹鋼圓管,但遇水、油漬容易失速,遇灰塵摩擦增大、影響下滑效率。現采用了高強度鋁合金異形軌道,單側承重可達600公斤以上。”
核心專利產品“逃得快”是該系統的關鍵裝置。過去4斤重,現在3斤,更方便脆弱群體使用;以前承重100公斤,現承重150公斤以上;內部使用高強度新型材料,采用純機械設計原理,搭配自主研發的“勻速緩降”限速技術,不管多大體重人員使用,都能不受水、灰塵、燃燒殘留物等影響,克服人體重力加速度,以0.8-1.2米/秒的體感舒適速度勻速下行;過去剎車制動效果不明顯,現采用了耐磨、耐高溫、抗老化的橡膠剎車墊,增加摩擦阻力,下行中手拉剎車,即剎即停。“這件裝置升級后的最大亮點是可以‘盲裝’,以前濃煙狀態下,使用者操作不便,現在只要塞進去轉一下,實現一秒裝夾、隨時走。”
折疊座椅采用B1級防火材料,配套“逃得快”使用。將座椅兩側圓環掛入“逃得快”掛鉤,就可以坐姿啟動下滑。座椅背面還嵌入反光材料,可確保煙霧下后方人員清楚看到前方下行人員,保持安全距離。
“使用我們的產品,變傳統‘步行逃生’為‘機械逃生’,將‘被動救援’‘等待救援’轉化為‘主動自救互救’。百米高層3分鐘左右就能撤離到地面,大大節省了自救時間。”崔曼說。
多方聯動信息數據共享
逃生智聯系統確保群眾遇險“無憂”
火災發生初期,如何快速反應、判斷處置,最短時間提醒全樓住戶快速撤離?據崔曼講,在“高層建筑應急保障系統”基礎上,他們又打造了“高樓應急安全逃生智聯系統(應急報警器+智聯管理平臺)”。
如遇火災等緊急情況,住戶可通過家里安裝的報警器或手機端發出求救信號,智聯管理平臺會將報警信息同步發送給整棟樓或小區的所有緊急聯系人、物業管理平臺以及119指揮中心。住戶可迅速穿戴折疊座椅,使用“逃得快”,通過樓梯間專用扶手軌道完成自救,搶抓黃金時間,最大限度確保生命安全。
而智聯管理平臺則會進行信息收集反饋、綜合數據統計分析、動態監測遠程協助、事件全程追蹤處理,還可為消防人員提供現場情況及精準救援信息,提高救援效率。
陜西省技術轉移中心《科技成果評價報告》這樣評價該系統:“提升了城市高層建筑涉險人員自救互救能力和主動自救意識,破解高層建筑涉險人員應急自救逃生世界性難題,填補了高層建筑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老弱婦幼等弱勢群體快速、安全、高效、便捷、自主逃生設備的空白,是高層建筑安全逃生領域的原始性創新、突破性實踐、大眾性應用,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實踐意義。”
目前,該智聯系統已接入北京市海淀區“城市大腦”,實現多方聯動、遠程指揮、信息數據共享。
“高層建筑的樓梯間不只是消防疏散通道,更是生命通道。”崔曼告訴記者,他們將改造過的扶手軌道“物盡其用”,還同步研發了“巡得準”智能巡檢機器人。平日里,“巡得準”可代替人工,自主“工作”,對消防通道空間環境進行巡查監測,查看防火門是否關閉、是否有雜物堆放等,并將數據傳輸至物業管理后臺,方便及時處置,確保生命通道暢通。
已在多省(市)推廣落地
“高層建筑應急保障系統”惠及超20萬人
“市面上也有很多火災逃生產品,但大多為樓體外逃生,像緩降器、降落傘等,受限因素較多。”崔曼說,從發生火災后涉險人員面臨“四無”——無路可逃、無處可逃、無序亂逃、無意自逃,到“四有”——有自救意識、有自救措施、有自救路徑、有自救設施,他們的高樓逃生系統是國內外唯一在此領域的一項創新型技術,屬于首創。
目前,該公司“高層建筑應急保障系統”在西安多場景應用,并在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市)推廣落地,涵蓋安置社區、醫院、養老院、學校、寫字樓、產業園等,惠及超20萬人。
累計申請獨家專利5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認定;榮獲中國安全生產協會第四屆“安全科技進步獎”,入選2023年首都應急管理創新案例、陜西科技創新優秀案例……科技創新是這家企業快速成長的秘訣。企業除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還與應急管理大學、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展開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形成“產品+技術服務”綜合性高層建筑應急保障解決方案。
據崔曼透露,近日,他們最新的研發成果“自動滅火機器人”已落地,該機器人適用于博物館、圖書館、倉庫、廠礦、隧道等公共場所,實現常規狀態自動巡檢,特殊場景AI分析、智能識別滅火。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在人才引進、科技研發、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了企業很大幫助。隨著秦創原、西安‘雙中心’加快建設,相關產業鏈快速聚集,緩解了企業上游原料、下游渠道等難題。”崔曼表示,當前,西安正加快推進“雙中心”建設在成形起勢上、城市治理效能在智慧韌性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在能力水平上實現新突破,極大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未來,他們將繼續強化技術創新,推動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更多場景應用,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記者 于忠虎 呂聰 實習生 白嬌月)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