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秋冬季節,氣溫逐漸走低,有風干物燥之說。隨著日照、氣溫等氣象學指標的變化,人體的生理狀態也在改變,稍不留意就容易生病,而且每年這個時候也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季。
古人為了適應季節變化,在生存中不斷摸索出一系列的養生秘訣,秋冬季就主打一個“養”字,例如“一梨潤三秋”,就是利用梨潤燥、養陰、潤肺的滋養作用。近來,網絡上流傳一種說法是秋冬季多吃梨能夠治療咳嗽,這是真的嗎?其實,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靠梨來化解。
分析
梨的營養價值有何獨到之處?
梨,薔薇科梨屬喬木植物的果實,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有一種說法是梨的原種起源于第三紀甚至更古老的中國西部或者西南部的山區,是最早被人工培育的水果之一,因此被古人推崇為百果之宗。梨的品種有很多,已知梨屬植物至少有30-40種,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白梨、砂梨、秋子梨、新疆梨等。
盡管,現在水果供應品種很多,但很多人對梨依然非常青睞。一方面因為其口感清新、味道甜美、老少皆宜。另一方面源于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從營養數據上來看,每100g梨的熱量是44千卡,僅為小麥的1/7,幾乎不含脂肪,屬于是低能量、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食品。而且,梨所含的糖分主要為葡萄糖和果糖等單糖類,升糖指數(GI)值僅為33,屬于低升糖水果,血糖控制穩定的人也是可以適量食用的。
除此以外,梨里還富含多種有機酸,這也賦予其獨特且適宜的酸度。其中富含的多種酚類植物化合物,如綠原酸、龍膽酸、丁香酸、香草酸等,也賦予其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切開的梨或榨好的梨汁,放置一段時間,雪白的果肉就會變成褐色,正是因為其中存在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同時,梨也是膳食纖維的寶庫,含量在3%-9%之間,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
梨還是含水量較多的水果之一,其水含量可高達83%-88%,口渴時吃上一顆,瞬間生津止渴,因此也被冠以“天然礦泉水”的稱號。
秋冬季吃梨是不是真的有好處?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需因人且適量。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愛吃梨,這點從“孔融讓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陳梨甘若飴,雪梨脆而水”這些典故與詩句中就能看出來。
除了營養價值高,吃梨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中醫學認為梨性微寒味甘,有生津、潤燥、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經常食梨對滋陰、降壓、保肝、助消化、減肥等大有裨益,還可以緩解感冒咳嗽、熱病煩躁、便秘等癥狀,還可解酒毒。例如,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大意是說,梨不僅可以清心火,清肺熱治咳嗽,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在秋冬季多吃一些梨不僅能夠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分,同時還給身體帶來更多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這對呼吸道與皮膚都有不錯的滋養與保護作用。同時,豐富的膳食纖維素成分,能夠幫助提升腸道的蠕動以及消化能力,促進排便,改善和預防便秘問題。
秋冬季多吃梨可治療咳嗽,
有科學依據嗎?
有一定依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問題都能解決。咳嗽是人體的一種防御機制,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氣道內異物,預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
引起咳嗽的因素非常多,當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胸膜等部位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就會把刺激上報給延髓,其內的咳嗽中樞指揮咽肌、膈肌等肌肉收縮,就會出現咳嗽反應。
一部分咳嗽是正常的防御性反射引起的,例如粉塵、花粉吸入,或者食物誤入呼吸道,甚至耳道刺激都會引發咳嗽的癥狀。
也有一部分咳嗽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咳嗽反射異常活化導致的病理性咳嗽,例如致病因子感染造成的發熱往往會伴有咳嗽,呼吸系統腫瘤除疼痛外也會有咳嗽癥狀,秋冬季最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也會出現咳嗽癥狀。
歸納起來,引起咳嗽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感染因素、過敏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在中醫學古籍中確有關于吃梨緩解咳嗽的內容,比如在《溫病條辨》里就有關于以梨汁、荸薺汁、蘆根汁、麥冬汁和藕汁等調制成“五汁飲”,具有生津止渴,止咳的記載。在“桑杏湯”的描述中也提到以梨入藥,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而且,也有研究認為,梨所含的配糖體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對咽喉有養護作用。吃梨也能補充水分,緩解因為干燥引發的嗓子不適、咳嗽等癥狀。
但是,現代醫學認為,吃梨或者喝梨湯只能緩解咳嗽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對于常見的風寒咳嗽,以及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咳嗽,不但沒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秋冬季吃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梨的品種比較多,氣味、甜度、果肉細膩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差異,但營養價值差異并不大,選擇上還是要根據各自的喜好,并不是越名貴的越好。秋冬畢竟氣溫較低,不宜一次性吃太多的梨,每天1個即可。
而且,中醫認為梨本身偏寒涼,適宜潤溫燥但卻不適宜潤涼燥,對于脾胃虛弱者,食用過多就可能加重其病情,還會出現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問題,故需酌情食用,切莫貪嘴。
此外,梨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建議臨睡前不要吃。
結論
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吃梨或者喝梨湯只能緩解因為干燥引發的嗓子不適、咳嗽等癥狀,對于常見的風寒咳嗽,以及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咳嗽沒效果。建議咳嗽患者及時就醫。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