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四記”叢書
從人見人愛的“故宮娃娃”“故宮口紅”,到“首印達到15萬冊、眾籌金額超過2000萬元”的《謎宮·如意琳瑯圖籍》,抑或是一票難求的故宮夜游……600歲的故宮仿佛正在“逆生長”,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故宮走紅,已成為一個令人難以忽視的現象。
越是鮮為人知的歷史,越讓人感興趣。由王亞民主編、故宮出版社和河北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故宮出版記》《故宮展陳記》《故宮文創記》《故宮園林記》“故宮四記”叢書,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對出版、展陳、文創、園林四大方面工作做的系統梳理和工作總結,就公眾關注的一些故宮博物院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從書中可以詳細了解到其走紅背后的故事、更全更深地了解故宮和故宮文化。
在紫禁城東城墻北側,靠近寧壽宮的位置有十幾排清水卷棚的小院,一律灰磚灰瓦,朱門彩繪,稱為南十三排。這里就是抽象的故宮文化被具象成出版物并傳播到全世界的始發站——故宮出版社。若從清代武英殿修書處算起,故宮出版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故宮出版記》中首次呈現了這段幾乎不為人知的歷史。武英殿出版書籍很多,其中《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最為著名,共收書138種。另一項盛舉則是用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它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類書。
除了古書,對《故宮日歷》《謎宮·如意琳瑯圖籍》等熱點暢銷書籍,《故宮出版記》更是做了詳實的案例分析,讓讀者和業內同行一探究竟。如從項目緣起、簡介、特點、意義以及眾籌與宣傳等方面,《故宮出版記》對《謎宮·如意琳瑯圖籍》的出版進行了解剖式的闡述,并指出該書最大的創新在于:獨特的實體書籍+線上系統的解謎體驗。書籍和游戲將許多故宮館藏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料納入其中。逛故宮時,游客可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端APP解謎,讓游覽故宮玩出新境界、新趣味。
故宮走紅,一方面與故宮展覽近年來在社會上引起高度關注不無關系,一如《故宮展陳記》所述,其根本原因是改變了籌展思路,讓展覽體現“人民性”,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另一方面,故宮文創產品貢獻了一份不可小覷的力量。鑰匙鏈、雨傘、絲巾等承載著故宮文化烙印的文創精品帶給游客一個又一個驚喜,正快速走進大眾生活。截至2018年12月底,故宮文創產品達11936種。《故宮文創記》將故宮文創的發展歷程、做法和經驗,抽絲剝繭,并重磅揭曉了故宮文創的10條“鐵律”——2016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第一次對故宮文創研發工作立了10項原則,其中包括要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以藏品研究成果為基礎,以文化創意研發為支撐,以文化產品質量為前提,以科學技術手段為引領,以營銷環境改善為保障,以舉辦展覽活動為契機,以開拓創新機制為依托,以服務廣大觀眾為宗旨和以弘揚中華文化為目的。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故宮文創很難不紅。
叢書還記錄著故宮人特有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探索出文旅融合獨具故宮特色的環境提升模式,轉變了公眾對故宮只是游覽景點的刻板印象。據叢書主編王亞民回顧,2013年,故宮博物院成立院容環境提升小組,80多天的御花園提升改造過程中,王亞民一共去了現場工地100余次,及時解決問題。而時任院長的單霽翔,無論工作再繁忙,也是每天都要去了解情況,背后從容化解很多不同意見。
《故宮園林記》忠實記錄和總結了故宮博物院于2013年至2018年持續開展的院容環境提升工作的過程,細致講述了故宮博物院近幾年來如何還原宮廷園林之昔日盛況,不斷呈現文化創意新空間,給億萬觀眾一個平安、和諧、美麗的故宮。正如書中后記所言:院容環境提升工作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優先考慮“方便觀眾為中心”,基礎設施增設更突出對公眾的人性化服務,園林綠地景觀提升突出人文氣息與文化色彩,全面、立體地發揮了故宮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社會教育功能,更好地展現了故宮傳統文化與悠久歷史的獨特魅力。(張婷 文/圖)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